"2006感动中原人物"叶 和他的一些同学被义务修路老人感动--暑假打工挣来万元全部捐给修路老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8:20 大河网-大河报

  □记 者梁振廷路六居实习生李燕红

  本报讯 8月18日,“2006感动中原人物”、郑州交通学院大学生叶叶(yan)与同学们来到信阳市新县沙窝镇高山村,见到了欲卖祖屋给村里修路的73岁老支书陈登峰。当他们把暑假打工挣来的10189元交到老人的手里时,陈登峰顿时老泪纵横,一个劲儿地说着“谢谢”。

  据介绍,陈登峰曾是我省第七届和第八届人大代表,1998年,因突发脑溢血退休在家,近10年来,为村民无偿修建了一条通往村外的平坦土路,并义务担当“养路工”。高山村韩门口村民组的村民告诉记者,当初修路时,由于缺少资金,老支书就让他的3个儿子一人拿出2000元钱,他的弟弟陈登仑也让自己唯一的儿子拿了2000元。

  “我们修路时,没有先进的工具,哥哥就拿着一个小筐和小锄头,没日没夜地挖石头、填路。大家都在休息时,他还在干,为了这条路,哥哥把命都豁出去了。”陈登仑说,在哥哥倡导修路前,村里通往外面的只是一条田埂路,还不到1米宽,路修好后,加宽到了3米,也平坦了许多。但是,由于没有铺设水泥或柏油,路面需要经常维护,陈登峰就担起了修路的重任,2006年,他的老伴过世后,在县城工作的儿子想接他去城里享福,可因为牵挂这条路,他一直不同意。

  今年以来,由于雨水太多,多处路面被冲垮,一下雨又泥泞不堪。陈登峰心里一直放不下,就决定变卖祖屋和家产,为村民们修水泥路,“如果路修不好,我又不在了,那孩子们上学该怎么办呢?”陈登峰说。7月初,大学生叶 获知陈登峰的事情后,感觉很不安,他告诉记者:“我家也是山区的,从小我就理解路对于山民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山村没有一条通向山外的路,那么这个村子和山外隔的就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个世界。”

  据交通学院宣传处处长杨行炜介绍,叶 是郑州交通学院的一名优秀大学生,2006年10月,在放假回家的路上,一辆长途客车翻到河沟里,他不顾个人安危营救乘客近20人,后又将学院、家乡奖给他的2万余元见义勇为奖金全部捐献给在校贫困大学生,并于当年获得“2006河南十大教育人物”、“2006感动中原人物”等荣誉称号(本报曾做报道)。

  为了帮助陈登峰老人,叶 在学校里倡导成立了“大学生勤工俭学捐助老支书修路活动小组”,共有16名同学参加,决定将暑假勤工俭学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给老支书陈登峰修路。暑假期间,大学生们有的做促销,有的发传单,尽管打工很辛苦,却觉得十分有意义。郑州交通学院的大学生赵亦菲捐了700元,是她打工挣的全部,她说:“虽说我在城市里长大,但我的老家也在农村,听到陈登峰老人的事迹后,我很感动,不但自己打工挣钱,还介绍了两个同学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

  前天中午,得知大学生们打工挣钱要帮助陈登峰修路,新县交通局副局长王恒光也赶到了沙窝镇高山村,他告诉记者,从高山村韩门口组通往外面的路不属于“村村通公路”的范围,但考虑到实际情况,该局已向上级部门打了报告,如果该县2007年底启动“150人自然村通公路”工程的话,一定优先考虑韩门口的路。

  来源: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