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贫困受人资助,带弟上大学后不忘报恩——女大学生用爱心“感恩”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8:20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陈伟

  她稚嫩的肩膀勇挑生活重担,她每月靠打工养活自己和弟弟,她又用爱心去“捐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她的举动令人感动。8月中旬,记者采访得知,21岁的濮阳籍大学生、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05级市场营销班学生张瑞娟,作为河南优秀大学生,有幸成为赴港澳学习交流的成员之一。

  辛苦打工赚钱供弟弟上学

  张瑞娟是清丰县人,13岁时母亲去世,16岁时爸爸也因病辞世。为实现自己继续求学的梦想,作为姐姐的张瑞娟负担起了自己和弟弟张芳海两人的生活和学习费用。5年来,她一直靠做家教、洗衣工等赚钱供自己和弟弟生活、上学。从高中时起,张瑞娟就开始打工。她还多次为弟弟联系学校,找校领导说明家庭情况,请求免去弟弟的学费。高三学习任务重,但她还常常趁没课的周末,坐车10余公里为一初中学生补课。高考结束后,为了挣足上学的路费和生活费,她同时兼做3份家教。为了赶时间,常常连吃中午饭的时间都没有。两年前,她以优异成绩被河南中医学院录取,面对4500元的学费,她没有放弃,她擦干眼泪对弟弟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姐姐半年后带你去郑州上学。”

  带弟上学引来多方关注

  大学报到时,张瑞娟带着暑假打工挣来的400多元钱来到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领导得知她的情况后,不但免去了她的学费,学院领导带头捐钱,宿管中心的老师们每月都要资助张瑞娟100元生活费。

  感动之余,张瑞娟却装着沉甸甸的心事,在老家读书的弟弟始终让她放心不下,在学院领导的协调下,郑州二十三中接纳了她的弟弟张芳海,并免除了学费,张瑞娟所在的学院领导还从男生宿舍里给张芳海腾出一个床铺。从去年2月起,张瑞娟开始了带着弟弟上大学的生活。

  不忘报恩捐助他人

  因假期打工挣钱远不能满足姐弟俩的需要,于是,张瑞娟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利用起来。每天晚上做两个小时的家教,周末也在做家教,基本确保了两人的生活费。为尽快完成学业,供弟弟继续上学,张瑞娟选择了中医学院里四年制的市场营销专业。由于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张芳海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如今,张芳海已经顺利考入郑州十中读高中。

  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创办了“爱满校园感恩自强互助会”,这个互助会不仅通过募集和捐赠学习用品、衣物等活动,从物质上资助贫困生,还通过“心灵驿站”,邀请校领导、心理学硕士、优秀学生代表解答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她还主办了《心灵驿站》报,在精神上帮助其他同学。

  去年年底,周口市沈丘县白集乡小李庄农民李可昆抚养20个孤儿,获知此事后,张瑞娟和互助会的全体成员通过卖自己编的红丝带,为孩子们筹集了500元钱。之后,她又倡导成立了“一元爱心基金会”,用真诚的爱心关爱更多的贫困学生。

  来源: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