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大营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9:28 南方日报

  8月10日至11日,两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湛江,雷州半岛顿成汪洋。危在旦夕之际,湛江军警民齐心抗洪,创造了6840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的奇迹--

  生死大营救

  本报记者 戎明昌 刘中元 蔡日锦

  通讯员 滕勇

  一场两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朝湛江袭来。

  一夜之间,雷州半岛顿成一片汪洋。从8月10日傍晚到11日下午,雷州市幸福农场附近录得降雨量超过1174毫米--这是雷州半岛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降雨量。千年苦旱之地,汪洋连片,最深的水窟达七八米。

  雷州告急!遂溪、徐闻也现重大灾情。86.5万群众受到洪灾侵袭,6840名处于洪灾中心地带的村民,被洪流夹击围困,危在旦夕!

  “要把群众安全转移放在首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在灾情紧急报告上迅速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玉浦,省领导黄龙云、肖志恒、梁伟发也立即对湛江抗洪抢险作出指示。副省长李容根亲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湛江市委市政府和受灾地各级党组织、基层干部紧急行动起来,临危不乱,组织救灾。

  驻粤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广大干部迅速被组织起来,作为主力军,奔赴抗洪的第一线,担当紧急大营救的“主角”。6840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张德江如是评价:湛江创造了抗洪抢险的奇迹!

  奇迹是如何缔造的?

  随着救人者与被救者的讲述,生死大营救的大幕在汪洋中徐徐展开……

  抗洪勇士的生命选择题:在滔滔洪水中,时刻要作出用自己生命换取群众生命的选择

  洪灾就是命令!

  在雷州人的回忆中,8月10日晚上的那场暴雨让人猝不及防,甚至是黑色的记忆。

  受第7号热带风暴“帕布”的影响,8月10日凌晨开始至11日下午,雷州市西南部、徐闻县局部和遂溪县江洪、河头镇出现特大暴雨,上百个村庄被淹,数十万亩农作物受浸,140多公里的10多条道路被毁,53座桥梁被冲垮,粤海铁路也发生多处险情,线路中断。

  “这是湛江历史上从没有过的特大洪灾,几小时之间,暴雨就将成千上万群众围困。”湛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阮日生说。

  最危急的时刻,一支强有力的救援队伍迅速组织起来。湛江市政法系统进入紧急工作状态;在湛江市委常委、公安局长何成华的指挥下,全体公安干警分赴各乡镇抢险,所有交警上路巡查道路险情,维护交通秩序;广州军区驻湛某海防部队,海军某陆战旅,空军某飞行部队、某雷达站,驻湛边防部队、消防部队,共计2000余名官兵和湛江军分区动员的1万多名民兵,从四面八方紧急赶往灾区,实施救援。茂名军分区轻舟第四大队、佛山市顺德区民兵轻舟分队按照省防总的命令,也星夜驰援雷州。下转A07版

  雷州北和镇鹅感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之一。11日凌晨1时许,洪水水位在短短数十分钟内就迅速上涨了将近1米,睡梦中惊醒的该村群众还来不及撤离就被洪水围困,许多百姓的睡床被洪水淹没。

  “110”,惊惶失措的群众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深入人心的号码。湛江市公安机关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发挥了快速反应的重要作用,距离鹅感村最近的湛江边防支队康港派出所民警接警后仅用5分钟就赶到灾情现场。

  洪水越来越大,水位逐渐漫过腰部,村里地势最低处的房子内,民警们发现30名群众被洪水困在屋里。大家在雷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耀辉的带领下,涉水靠近受困群众,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在露出水面的屋顶上穿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湍急的洪流中!

  雷州市人民武装部仅用15分钟,就组织起100多人的民兵应急分队,赶到近千名群众受困的覃斗镇迈克村。民兵们跳上冲锋舟急速搜救受困群众。由于水流十分湍急,民兵们不得不找来绳索,一头拴在高地的树桩上,由民兵连长李强拉着绳索一步一步往前移,其他民兵抓住绳索逐渐向受困村民趟去,50米的路程走了近20分钟……

  12日下午,空军某部和江洪边防派出所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话筒中传来嘶哑而急促的求救声。原来,江洪镇江洪肚村的海堤面临决口的危险。“筑人墙!”官兵们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手挽着手筑起了一道人墙,另一组迅速打桩。经过连续3个多小时的奋战,10米的海堤决口终于被堵住了!

  驻湛某海防部队抽调400多名官兵抢修粤海铁路。曾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元山英雄连”连续奋战36个小时,最终修复了粤海铁路。

  在洪灾面前,没有领导和普通战士、民警的区别,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救援。

  从10日晚到12日下午,1万多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以及上千名政法公安干警,始终冲锋在最危险的抢险一线。在狂风暴雨中,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两个不眠的夜晚中,官兵和干警们喊哑了嗓子,磨破了手掌,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强有力的臂膀为受灾群众撑起了“生命之舟”。“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解放军。”湛江军分区司令员陈长寿说。

  “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你们想些什么?”

  “其实根本来不及多想,大家都在救人,冲上去,就能多救一个人。”湛江军分区政委周吴刚说。

  奇迹背后的专业救援:平时基础打得牢,关键时刻用得上,才创造了安全解救的奇迹

  11日中午,暴雨仍在倾盆而下,大湾水库告急!

  建于1969年的大湾水库汛期限制水位50米,一夜之间水位暴涨到59.7米,到11日下午,水位已经超过坝顶半米,整个大坝都危在旦夕。坝的下游有4个村、530多户、2400人,一旦溃坝,后果不堪设想。

  救援指挥部最后决定——开挖副堤。主堤倒了,受影响的将有大面积的村庄和老百姓;而挖副堤,可保主堤完好,受影响的只是副堤下幸福农场100多人。

  方案确定后,问题又出现了:“让谁游过对岸给这100多人送信,让他们迅速转移?”

  “我去!”人群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呼喊,他是雷州民兵应急分队的蔡海仁。

  蔡海仁和两名战友游向对岸,游到一半时,负责指挥的雷州市人民武装部部长张新良猛地发现,一名战士突然不见了。

  原来,蔡海仁游过的地方有一个涵洞,它所产生的巨大漩涡将蔡海仁吸了过去。从海军退伍的蔡海仁当即就反应了过来。他合并双脚,合拢双手,成“一”字状,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漩涡所吸附面积。

  大约几十秒钟,三个人又在河面上浮现了。随后他们爬上高地,在黑暗中沿着铁路往幸福农场方向走去。

  得知群众安全转移后,抢险官兵立即在大湾水库副堤上挖泄洪渠,加固主堤坝。经过1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完成了长30米、宽10米、深3.5米的泄洪渠和加固部分堤坝的任务,成功保住了大湾水库。

  在茫茫洪灾中,冲锋舟和摩托艇就是受困群众的“生命之舟”。海警三支队二大队教导员黄腾介绍,凌晨的鹅感村一片漆黑,很多被困的老人和小孩都在等待救援。

  官兵们千方百计实施救援:楼房无法靠近,旁边有别的房子,他们就借助别的房子,以其为跳板,飞速接近目标。“我们在海上经常做跳船动作,这次就用到抢险救灾上了。”黄腾自豪地说。官兵们利用受灾房屋中的梯子,横架在房顶与房顶之间,一个一个地把受困群众或抱或背,救到摩托艇上。

  “平时基础打得牢,关键时刻用得上,才有可能创造这样的营救奇迹。”湛江市领导如此评说。

  军警民在洪灾面前的情感张力:我们义无反顾地救群众,群众又反过来奋不顾身地帮我们。军警民在大洪灾面前,合力奏响了一曲共搏洪魔的颂歌

  对在鹅感村住了几十年的65岁老人颜银珠和她的女儿官红娟来说,这次洪灾中的生死大考验,非但自己没见过,祖祖辈辈也没经历过。

  颜银珠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7点半,她和女儿一起吃完晚饭,雨水还没进家门,到8点半,水已经有两米多深了。

  水位越来越高。母女俩即使站在谷堆上,水还是毫不留情地漫过了她们的嘴巴,两个人只好向上仰着脸,只有这样,才能透出嘴巴呼吸。

  “救命啊!救命啊!”呼喊声中,官兵们循着声音,来到了呼喊的窗口。

  官红娟对母亲说:“妈妈,共产党来了,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劫后余生,两个人激动得号啕大哭。

  救灾勇士告诉我们,在救灾过程中,他们无数次听到“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感谢公安干警!”等发自肺腑的话。在大湾水库,看到武警官兵们在堤坝上“拼命”,水库周围的群众自发地从家中做好饭菜,挑到大堤上给官兵们吃;在官兵赶赴救灾现场的过程中,无数不知名的群众在暴雨中耐心为官兵指路。军民鱼水情深,在大灾面前尽情流淌。

  一名60多岁的带路人至今让武警官兵们念念不忘。当时,官兵们被困在覃斗镇迈克村,四周的道路都被洪水切断了,车辆无法通行。

  “必须冲出去,赶到前线指挥部集结。”武警官兵们问村民,有谁知道还有出去的路。

  一名60多岁的老人站了出来。“我知道还有一条小路,但步行出去要6个小时。”

  “走!”面对没膝的洪水,官兵们跟在老人后面,艰难前行。老人拿着木棍在水中四处试探,身上虽然披着雨衣,全身却已湿透,雨鞋里灌满了泥沙。

  在泽国中艰难“跋涉”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官兵们终于在附近的村庄找到一辆车身很高的“拖头”,驾驶员得知他们是抗洪人员,二话不说,就拉起他们驶离洪区,不要一分钱报酬。迎着滂沱大雨,带路的老人消失在迷蒙的雨幕中。

  在雷州市,灾民们还在传颂着一位企业家的故事。利用他提供的飞艇,2000多名群众被成功转移,这位企业家自己却损失了上百万元。

  11日凌晨时分,在广州出差的乌石镇某度假村老板李总,接到了当地镇委领导的紧急电话:雷州北和镇出现了水灾险情,需要紧急调用他的飞艇。

  李总二话没说,用手机开始了遥控指挥:组织职工和车辆,将飞艇装上车,马上与当地渔政会合,将飞艇运往北和镇救人。道路多处被冲断,凌晨4时多,经过多次接力,飞艇终于送到北和镇,及时转移了当地群众。

  这两艘飞艇,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及时转移了几条村庄的2000多名群众。但是,在全力调动人员救助其他村庄群众的同时,他的虾塘由于顾不上做保护措施,“全军覆没”,连同受浸的车辆,损失达百万元。

  “我们义无反顾地救群众,群众又反过来奋不顾身地帮我们。”湛江市领导说,大灾大难面前,见精神见真情见英雄,党心军心民心高度凝聚,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图: 

  抗洪官兵紧急营救被困群众。 本报通讯员摄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