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价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9:30 南方日报

  全国房价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中房协负责人预言,下半年楼市价格上涨压力仍在

  核心提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8月13日发布的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度上涨6.3%,涨幅较高的城市主要有深圳、北海、北京等。央行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同时提醒: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又出现了加快上涨势头。

  六、七月份,本是楼市交易的传统淡季,但全国楼市行情的热度堪与炎夏试比高。一系列统计数据和市场动向均显示,数年调控之下,房价未见低头却又抬头,并且,涨幅比以前明显加快。

  全国房价普涨,行情逐月走高

  从整体看,全国房价在大幅普涨,行情逐月走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8月13日发布的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3.5%,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5%,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比一季度高0.7个百分点。

  对今年前6个月公布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1至6月份同比分别上涨:5.6%、5.3%、5.9%、5.4%、6.4%、7.1%。其中,新建商品住房售价涨幅更大,前6个月同比分别上涨:6.1%、5.9%、6.0%、5.3%、6.6%、7.4%。

  由此可窥上半年房价演变趋势:1至4月,房价涨幅还在5%至6%之间徘徊,进入5月,涨幅升到6%以上,到了6月涨幅更是突破7%的新高。

  四、五、六月份的数据更是凸现了当前房价运行中呈现出的新动向:一是涨幅加速放大。同比反映速度,环比反映趋势。全国新建商品住房售价同比4月份涨5.3%,5月份涨6.6%,6月份涨7.4%;环比4月份比3月份涨0.7%,5月份比4月份涨0.8%,6月份在5月份高涨的基数上,又涨1.0%。二是大多数民众所必需消费的品种——普通住房,售价涨势惊人。5月份同比大涨7.2%,环比高涨0.9%。6月份同比涨7.7%,环比涨1.0%。三是炒家青睐的二手房市场整体涨势比一手房更快,5月份同比上涨6.8%,6月份同比涨7.8%。价格上行趋势强劲。

  中西部“狂飙突进”,调控压力大增

  从局部看,中西部地区房价加速“补涨”,多个城市甚至领涨全国。

  一季度,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涨幅在平均涨幅(5.6%)之上的城市有21个,其中西部地区5个,占23.8%;中部地区6个,占28.6%。这意味着,一季度中西部城市对全国房价上涨的“贡献率”超过了东部城市。

  4月,房价涨幅在全国平均涨幅(5.4%)之上的城市有28个,其中12个城市属于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达42.8%。

  5月,全国有16个城市房价涨幅在平均涨幅(6.4%)之上,其中西部地区5个,占31.2%;中部地区2个,占12.5%。

  6月,房价涨幅在全国平均涨幅(7.1%)之上的城市有10个,中、西部地区各占2个,占比40%。

  换言之,今年前6个月,在房价超过全国平均涨幅的“领涨”城市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均在四成以上,而去年同类数据不足三成。

  这一中西部城市房价狂飙的趋势,在全国房价“领涨军团”构成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全国房价涨幅前5位的城市中,一季度中西部占2个,北海和泸州;4月份,中西部城市增至3个,分别是北海、大理、蚌埠。5月份,在全国房价涨幅并列前6位的城市中,中西部占了4个,北海、蚌埠、泸州、大理。即便在6月份,全国房价涨幅前5席中,中西部仍占据2席:北海、蚌埠。

  尤须警惕的是,像北海这样的二线城市,在今年前6个月中,竟有4个月领涨全国,新建商品住房保持在同比15%以上的涨幅,其中4月份甚至达23.6%。而在6月新建商品住房售价环比涨幅较高的城市中,中西部占了3个,乌鲁木齐、南宁、洛阳均上涨1.7%以上。这预示着,房价上涨不再是东部沿海城市的局部现象,而是进一步向中西部二线城市扩散。中西部地区的“狂飙突进”令整个楼市调控压力大增。

  东部强烈弹升,调控效果遭蚕食

  从效果看,以房价曾经有所回调的长三角区域为代表的东部地区,今年以来房价反弹强烈,又创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发改委调查的70个大中城市中,位居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房屋销售价同比上涨11.3%、宁波8.5%、杭州6.9%。上海尽管同比数据涨幅不高,但环比明显上涨0.7%,宁波、杭州的环比涨幅更是分别高达1.9%和1.7%,南京房价环比也上涨0.8%。这说明,长三角房价的上涨趋势已非常明显。

  在上海,市场信息反映,3月份以来,新楼盘开始大面积调高售价。5月份后,房价涨幅加快,且上涨区域不再限于中心城区,连供大于求的远郊地区也加入上涨行列。

  长三角楼市既是全国的风向标,又是调控的样本——2005年下半年起房价曾率先回调。眼下,这一区域房价的强烈弹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限的调控效果在遭蚕食。

  深圳则是沿海城市房价反弹的一个极端缩影:现已连续4个月领涨全国、连续17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6月份达15.9%。其他东部城市房价与深圳相比,差别只在涨幅,相同的是涨势。

  此外,从季节看,六、七月份历来都是楼市的销售淡季,眼下却反季节升温。6月份全国新房价格涨幅反比5月份高出0.8个百分点。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4个城市新房涨幅超10%。淡季不淡,反而高涨,这说明高烧不退的行情已经颠覆了楼市的季节性规律。

  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是补涨还是反弹、是现状还是预期,种种迹象表明,房价进入了新一轮上升通道。

  ■观点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股市与楼市相互影响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在此间召开的2007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认为,虽然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半年还难以缓解,住房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房地产投资投机性有上升趋势。

  朱中一认为,今年上半年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不应求。同时,流动性过剩增加了投资需求的数量,外来人口购房增加加剧了供应紧张;居民对住房价格提升的预期,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不少地方土地价格攀升,比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近期出让的地块价格,加上建后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当期市场的住房价格。因此,2007年下半年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在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整体环境下,股市与楼市是普遍关注的两大市场。

  朱中一介绍,今年一季度最初是股市大幅度上涨,大部分的资金从银行和楼市抽投到股市,使房地产形势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在购买新建商品房方面。二季度后期国家宏观政策对股市进行了调控,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又热了起来,商品房销售量大幅度增加。

  他认为,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还可能出台一些新的调控措施,比如作为物权法配套法规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订与实施、金融市场保障的完善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将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

  ■原因分析

  供求、地价、投机:三个因素助推房价飞涨

  在调控政策频出的背景下,房价依然进入快速上升通道。谁是当前房价高涨的“推手”?有效供给不足、地价飞涨抬高成本、人为炒作哄抬被认为是直接导致房价上涨的三大因素。

  有效供给不足,供求偏紧导致房价上升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轮房价快速上升的疑问,可以从供求关系、成本构成、交易秩序三方面去求解。

  首要原因当属有效供给不足,新建商品住宅供需缺口较大。住房需求旺盛客观存在,使得建房的速度总难追上售房的步伐,供不应求的情况各方“分析”了多年,依然未能根本改观。

  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今年以来,国内住房需求持续旺盛,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增长,但供需关系仍趋紧张。上半年,尽管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不仅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3个百分点,比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也要高出2.6个百分点,但房屋竣工增速远低于房屋销售增速,住宅空置面积有所下降。上半年,房屋竣工面积1.5亿平方米,增长11.1%,而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8亿平方米,增长21.5%。

  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分析说,要堵截房价过快上涨,首先还得增加有效供给,舒缓供求关系。

  地价飞涨,拉升房价的标杆效应扩散

  地价过快增长是新一轮房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以长三角一些城市为例,近来住宅楼面地价频频越过每平方米万元大关。6月下旬,上海杨浦区的新江湾城D1地块竞拍成交的楼面地价就高达每平方米12509元,接近其周边在售新房的成交价。而7个月前,同是新江湾城地块,楼面地价每平方米6677元已算“天价”,如今,新地价在两百来天里暴涨87%。

  地价频创新高、楼面地价赶超房价的“新江湾城现象”,不过是近来房地产市场逆调控异动的缩影。“羊毛出在羊身上”,房地产研究者顾海波指出,尽管房价取决于供求,但土地成本最终会计入房价,高地价客观上推高房价毋庸置疑。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07年房地产蓝皮书显示,地价综合水平排在前列的城市是:绍兴、厦门、南京、杭州、北京、上海、温州、宁波、广州。恰恰是这些城市,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月报中,时常显露狂飙的“牛角”。

  “炒风”过重,助推房价潜滋暗长

  “炒风”乘势而起,非正常因素也在助推房价节节高。中原地产分析师杨洪旭指出,人为因素推涨房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些楼盘已达预售标准但就是不申请预售,即便已取得预售许可证也迟迟不开盘;或者已开盘,但拒绝对外销售,以虚拟预订、预售合同或挂牌价格畸高等方式捂盘。这进一步烘托、放大了供求紧张,为房价上涨火上浇油。

  除开发商、二手房中介之外,投资者在这一轮房价抬升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经济学家赵晓指出,面对本币升值,老百姓“为避免财富不像冰棍那样化掉”,买房不仅是逐利的理性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

  但投机者就不同了,他们手中有一定余钱,但主要是利用信贷杠杆,“四两拨千斤”,两到三成的首付是自己的,七八成的房款都是银行的。买进的房子就是为了待价而沽,一般持房时间不会超过两年。

  均据新华社电

  ■相关报道

  深圳房价上涨波及珠三角

  本报综合报道 深圳一手商品房价格今年以来累计上涨幅度达到50%,致使中心城区突破2万元/平方米大关。短短半年之后,深圳正式跻身成为国内房价最高的城市。正当地方政府想尽各种办法遏制房价之际,邻近深圳的珠三角二线城市东莞、惠州,早已从深圳购房者那里分得一杯羹。

  深圳炒家转战珠三角

  东莞和惠州开发商已开始炒作“惠深同城”、“莞深同城”概念,大力吸纳从深圳转移出来的投资资金。珠三角新一轮房价上涨,俨然要在深圳甚至广州的带动下风起云涌。

  万科、金地、招商等一大批深圳的开发商已经改变了东莞自身的房地产市场格局;本地开发商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大力进行品牌和品质的提升,迎合外来投资者的购买喜好。

  对于目前深圳的房地产形势,该市房地产分析人士秦刚在一次关于“莞深同城”的论坛上指出,深圳市场风险确实非常大,资金外溢非常明显,其中投资占主体,自住占小部分。

  除了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炒房团,深圳也由于资金过剩而导致房地产市场暴涨。深圳香地房地产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在2005年深圳购买2套及以上房产的购房者达7553人,他们的交易量占全市交易套数、面积、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0.16%、16.5%和21.5%。由于这个数据,业内人士分析,假如这类购房者都以投资为主诉求的话,那么深圳投资客比例已经非常接近20%的警戒线。

  惠州和东莞房价跟风上涨

  深圳的“高烧”让购房者将目光转向外地,邻近深圳的惠州和东莞率先受益。惠州市房地产市场一份分析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惠州商品房市场呈现空前繁荣,外地购房者尤其是深圳人对惠州楼市的影响越来越大。如领墅深圳客的比例达到50%左右,格林童话世界的外销率达到了近60%。

  在觉察到深圳大量过剩资金外溢之际,珠三角各地开发商也积极推波助澜渴望分享这一场盛宴。据了解,东莞、惠州甚至广东东部邻近深圳的地方,专门针对深圳购房者的促销活动越来越多,还有不少机构组织深圳购房团,正在将深圳资金引导向珠三角的各个城市角落……

  本报记者 戴远程 实习生 范晓仪

  图:

  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