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的城市居民每天阅读报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9:30 南方日报

  53.9%的城市居民每天阅读报纸

  每天读报的农村居民只有2.9%,城乡存在“文字鸿沟”

  ■调查网

  在电视、互联网、报纸等海量的媒介里,人们每天必须面对大量的信息:霓虹闪烁的招牌广告、标题醒目的网络超链接、花花绿绿的杂志封面,甚至在上电梯前的几分钟,运营商们也迫使你浏览一段最新产品的信息。那么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国人是如何获得信息的呢?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有哪些差异?

  《2007年零点中印居民沟通指数报告》表明,城乡居民在媒体接触过程中呈现出较大的“文字鸿沟”与“数字鸿沟”。

  电视是人们最常接触的媒体

  调查结果表明,电视依然是人们最常接触的媒体,86.1%的人每天都看电视,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达到了162分钟,以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报纸在人们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读报者平均每天阅读时间48分钟;每天都上网者虽然只有7%,但他们每天呆在网上的时间达到了159分钟。这一点毫不掩饰地展现了网络的魅力。

  城乡之间的“文字鸿沟”“数字鸿沟”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文字鸿沟”在媒体接触中有明显表现: 53.9%的城市居民每天都阅读报纸,而每天都看报纸的农村居民只有2.9%。农村居民较低的阅读习惯,对于开拓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是极为不利的。据报道,1998年,英国发动了一个“全国阅读年”的活动,其目的,是要把英国转变成一个更为具有文字知识水平的国家。这种做法的含义,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媒体接触中的城乡差异还表现在互联网使用上,25.9%的城市居民每天都上互联网,但只有0.7%的农村居民每天会上互联网,城乡“数字鸿沟”较为明显。一般而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地区都是首先接受新媒体的地区,而乡村地区在接受新媒体上都是落后的。这种差异的形成来源于互联网连接的技术要求、教育状况、收入水平和对待互联网的态度。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查,截至2006年底,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1370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总数呈良好发展趋势。但是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出现,一方面对于继续扩大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利,限制了互联网的未来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会导致城乡居民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机会方面产生差距,从而形成所谓的“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乏者”。由于信息资本可以与其他资本有效转化,信息差距使得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平等。

  蔡伟 凌子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