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债危机触发私炒港股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9:31 南方日报

  港股

  最近,港股的持续暴跌让广州的余先生寝食不安。作为国内众多私炒港股的投资者之一,余先生今年4月首度征战港股小获盈利后,胆子迅速壮了起来。7月初,在内地A股急速攀升的情况下,余先生认为港股将会在A股的带动下上涨,于是果断地投入了50万资金购入某“A+H”港股权证,7月中旬又追加了40万元资金购入同一权证。

  但谁料进入8月,形势急转直下,在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冲击下,港股一路下挫,余先生90万元购入的权证两周之间跌至市值40多万元,近50万元血汗钱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令余先生痛悔不已。

  事实上,内地私炒港股者有此遭遇的不仅仅是余先生一人。上周五,香港恒生指数收盘报20387.13点,恒指由23558历史高位回挫3000点,不久前之3000多点升幅差不多全线消耗掉了,股市被打回原形。

  而从个股来看,“A+H”股的暴跌成为港股空头主力。而“A+H”股也正是私炒港股的内地投资者最为青睐的品种,很多投资者甚至巨资购入此类股票的港股权证。

  专家视点: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认为,港股近期大幅调整主要是受周边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近期披露的中期业绩看,中资企业和香港本地股的业绩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市场平均市盈率在公司利润增长和股价下跌的带动下快速走低,QDII政策的推进也将为港股注入长期资金。预期港股将在高位整固后继续前行,投资者可适当保持仓位,逢低吸纳业绩良好的中资股和香港本地股。

  花旗近期亦发表研究报告称,美国次级债问题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依然看好优质中资股。

  警示: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股市向好的大环境下,内地居民私炒港股的风险被一轮高过一轮的收益彻底掩盖,但借用某部电影中一句时髦的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私炒港股的风险终究是要暴露的,尤其是对于不熟悉海外市场游戏规则的投资者而言,一旦风险出现带来的就可能是灭顶之灾。事实上,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投资港股除了面临外汇管制、市场规则不一样等风险之外,最难的还是如何练就敏锐的眼光,把握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行情。

  本报记者 孙君成

  图:

  绘图:喻焰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