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太空第一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0:00 解放日报

  

提问太空第一课
图为参加提问的部分学生。周 楠 摄

  ———“我国中学生首次对话国际空间站”昨披露20个提问

  本报特派记者周 楠实习生张 骏

  8月26日傍晚,中国中学生将和国际空间站进行首次“天地对话”。

  这堂向太空“提问”的第一课,学生在中国南京,老师在国际空间站,课堂在天地之间。

  昨天,记者赶赴南京三中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在向全国征集之后,20个问题已经初步确定。届时,近20名来自南京三中及其他大、中、小学的学生们将依次排队,向正在国际空间站的美籍飞行师克莱顿·安德森提问。

  10分钟的“太空第一课”,将通过网络音频传向全球。

  提问时间:星期日晚

  地点:学校操场

  方位:南京上空

  昨天下午2点30分,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报告厅热闹非凡,来自海内外的100余名媒体记者参加了该校ARISS计划(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新闻发布会。校长吕天纵正式宣布:“对话时间定于8月26日晚6点44分到6点54分。”学生代表唐洁雯动情地说:“我将圆一个罗曼蒂克的太空梦。”现场掌声响起。

  当晚将是个怎样的场景?记者来到南京三中文昌路校区,教学楼上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预祝8月26日南京三中与国际空间站对话圆满成功。教学楼的前面,是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大操场。南京三中业余无线电台负责人王龙老师告诉记者:届时,这个现场“天地对话”的大操场上将有500人,包括学生、志愿者、来观摩的无线电爱好者、学生家长等。

  时间的确定,与正在太空飞翔的国际空间站运行方位有关。王龙介绍说:“当国际空间站经过南京上空时,我们就开始呼叫对方:‘NA1SS(国际空间站呼号),我这里是BY4RRR(南京第三高级中学业余电台呼号),可以和您通话吗?’一旦对方接收到信号,发出确认的答复,对话就将开始。”学生们将排着队,依次走上展示台,挨个通过业余电台向宇航员提问。

  “学生将是这次活动的完全主角。”王龙说:“主持人是两位中学生,三中女生唐洁雯担任中文主持并第1个提问,南京外国语学校的男生魏季峰担任英文主持并第4个提问。其他提问的学生也各有特色,如三中学生郭敏作为交换生在美国学习期间就打电话回来要求参加活动;游府西街小学的钱沛升,参加南京白下区《我的航天梦想》征文绘画作品展并获奖……这16名中学生、3名小学生和1名大学生,有共同的科学爱好,经历特殊、能力强或问题新颖,具备较好的英语对话能力。”

  记者在该校业余电台的工作室看到,一台连接无线台通讯设备的电脑屏幕上,可清楚地看到国际空间站此刻所处的位置。负责本次活动外联和技术的陈衡说:“国际空间站属于太空低轨道飞行器,我们联络用的频率是超短波。到时候,现场将安放完整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及辅助设备,包括这台电脑和另外4台电脑,分别用于校正声音的变化,通过网络向全球音频直播和控制投影,让观众清楚地看到展示台上的情况。总之,那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

  为什么是南京三中

  上周五晚10点多,南京三中业余无线电台的工作室依旧热闹着。“这个版本的国际空间站轨迹展示画面会不会更好看些”、“能否最大限度降低噪音”……10多位志愿者正探讨着各种技术细节。他们中有医生、工程师,还有私企老板,没有任何报酬,1个多月来,每晚下班后或双休日就来这里。一位推掉业务来帮忙的工程师说得朴实:“我们是一帮忠实的无线电‘粉丝’,能参与这个活动很自豪。”

  说起南京三中业余无线电台的诞生,王龙笑着说:“源于一个爱心捐赠。南京三中从1989年就开始开展无线电活动,那时校内没设备,只能去江苏省无线电运动协会进行操作。1991年夏,江苏遭洪灾,学生正常训练时,忽然澳大利亚业余电台急着要求通话,原来澳大利亚救灾通信网得知中国受灾后很关心。就这样,保持了半年多的联络,澳方在捐赠救灾物资的同时,也顺便捐赠给三中一套无线电通讯设备。南京三中的业余无线电台就在1992年正式成立。”至今,他们已在全国青少年业余无线电竞赛中获得过5次冠军,并与世界100多个国家与地区、2万多个电台保持联系。

  此次对话,则缘于一次中国孩子的“失语”。两年前美国国际空间站制作的一张光盘上,刻录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孩子用自己国家语言向地球问好的声音,却没有中国孩子的参与。“这太遗憾了,一定要争取参与这样的活动!”王龙回忆:“2005年我们开始为申请通联作准备,从校领导到老师都很支持,还有校外志愿者的热情参与,组成了近20人的申请团队。一年前,南京三中正式进入学校等待名单,并在最近终于确认了准确通联时间。”

  一次天地对话,一次大众科普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吕天纵说:“在全球太空热的大背景下,能发出中国的声音,我们很自豪。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无线电知识的普及,更是一个大众科普的‘抓手’。”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秘书长陈平认为:“南京三中在重视科普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希望这次活动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让更多的个人、学校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

  陈平介绍:我国业余无线电活动始于上世纪3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北京等地建了几所集体业余电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我国业余无线电活动正式和国际接轨。目前,全世界有300多万个业余无线电台,中国有2万多个,其中学校和青少年活动系统的业余无线电台200多个。据国外相关统计,美、俄有80%的宇航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从事过业余无线电活动。

  “还有一个启示是,怎样让科普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相对之下,国外的科普活动显得富有创意、寓教于乐、参与度高。就说这个ARISS计划,让全世界的中学生通过业余无线电直接和太空中的宇航员对话,新奇大胆,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陈平介绍,至今,全球共有310所学校和团体成功参加了该活动。

  上海市无线电运动协会副秘书长胡松青透露,今年初在上海无线电运动协会的指导下,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业余电台也向在日本的ARISS亚太基地提出申请,正等待结果。

  小知识:什么是ARISS

  Amateur Radio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ARISS),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由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国际业余卫星公司、美国国家宇航局等共同组织和发起的一项活动,是美国国家宇航局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项目之一。这个计划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利用业余无线电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直接交流的兴奋体验。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