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浦桥社区中心:孩子开心 大人放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0:00 解放日报

  编者按 引导学生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把暑期活动真正办成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大课堂,统筹和利用各类社会公共资源,为未成年人暑期活动搭建平台,社区、文博科普基地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大有可为。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暑期社会大课堂系列报道,介绍基层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对社会各方提供借鉴。

  近日,卢湾区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片欢腾:三楼活动室内,几十对“老少搭档”正进行24点速算比赛。9岁的王亦铭和奶奶刚拿了季军,又一溜烟跑进隔壁的阅览室,捧着图画书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家长们说,今年暑假,把孩子放在这里,大人放心,孩子开心。

  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三楼到五楼,都能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爱心驿站暑托班”里,几十名小学生一起做暑假作业,跟老师学电脑绘画、手工折纸等。五个免费培训班从周一排到周五,每天教给孩子手艺和知识。新推出的“紧急自救培训班”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海华小学一名学生家长说,孩子来了四趟,学会了如何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回家给我们讲如何消除安全隐患,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打浦桥社区教育工作站站长钱月娥介绍,活动“菜单”集聚了多方资源。

  中心有4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区域,教室、图书馆、体育活动室、多功能厅等一应俱全。社区教师也是“八方支援”:有固定的19个专职社区教师,还有来自上师大、复旦、上外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上师大学生在社区内建立流动的“爱心学校”,教孩子一技之长、辅导功课等;复旦和上外的大学生开设“暑假作业答疑点”,面对面解答学生的课业困惑。社区还在辖区内招募了几名擅长体育、书画的社会志愿者。据悉,今年暑假卢湾区教育局给每个教育工作站拨款2万元,街道也拿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暑假活动。

  社区工作常有这样的困惑:活动安排一大堆,但孩子参与热情不高。钱月娥认为:“满足孩子需求是关键。”今年打浦桥街道暑期工作启动得特别早,5月份起,社区就邀请部分中小学教师和专职社区教师一起设计活动菜单,由各居委向辖区内中小学生分发征询意见表,了解“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希望社区为你做些啥”等,共收到近千份反馈。征询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喜欢“动”起来的活动,社区为此特地开设了三人篮球赛、老少摄影乐等活动。还有学生建议能否在社区做自己爱做的事,社区就每周特意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自由发挥”:下棋、弹钢琴、编排表演情景剧等,“以才艺会友”。

  据统计,暑假至今一个多月,来文化中心参加活动的孩子达到5000多人次,有的孩子几乎天天来,成了中心的“铁杆粉丝”。七色花小学三年级学生吴家瑜说:“暑假一个人在家看书、玩电脑很没劲,来这里能交朋友又好玩,感觉很开心。”有的学生还和社区老师交上了朋友,回家后还同老师网上聊天。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设计不少互动节目,让孩子受益匪浅。卢湾高级中学一名男生与智障孩子联欢后,深受触动:“我们对智障孩子不仅付出关爱,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乐观坚强的品质。”“文明示范员”活动让孩子拿起纸和笔,挨家挨户调查节约能源等现状,为节水省电献一计;“交通安全大考验”活动,则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交通标志,掌握了不少交通法规知识。


本报记者 彭薇 本报实习生 缪逸珺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