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活力西安的动力源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0:4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编者按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由市委宣传部、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和西安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有关“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理论研讨,全方位、多角度对“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应读者要求,今辟专版,为这场讨论提供阵地,深入专题探讨“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理论基础、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并希望专家学者、人民群众各抒高见,不吝赐稿。

  杜跃平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创新是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西安是科技大市,有着巨大的科技潜力和后发优势,建设活力西安,必须重视对科技资源的整合,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合力,培育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源泉。

  一、加快整合科技资源,发挥科技创新合力

  科研机构是科技活动的重要载体,人才是科技发展之本。长期以来,西安聚集了数量可观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人才以及各种极具科技创新能力的大、中、小型企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丰富的资源储备并没有给西安地区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根本原因在于对各种资源的利用严重脱节。针对以上问题,必须加强各种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建立西安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创新资源整合模式,理清各科技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区域科技计划协调机制,为科技资源的整合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1.建立西安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以建立共享服务机制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四大平台,分别是:西安市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西安市科技文献与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西安市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此强化西安科技开放服务功能,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各类科技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规划新建,以产业研发的需求为导向,构建布局合理、体系完备的科技资源保障与研发公共服务系统。

  2.创新科技资源整合模式。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不断创新科技资源的整合模式,在原有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科技资源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孵化器整合资源模式、大学资源开放模式、中介机构整合模式、行业资源集聚模式等新型资源利用模式,重点在于转变以往重形式、轻实质的整合模式,把各种整合模式具体落在实处,实现科技资源的真正共享。

  3.理清各科技主体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一是积极以产业优势促进产学研联合。主要是紧紧围绕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吸引科教单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院所直接进入企业,以企业攻关课题为研究方向,经费由企业承担,成果利益分享。二是以科研优势发展产学研联合。不断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转换机制,不断增强科研院所面向经济建设搞开发的意识,在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三是以科技成果为纽带推进产学研联合。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发挥技术优势,领办高科技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中央部门所属科研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部门和地方的支持下,其中一部分可采取由部门与地方联合、共管、共建的方式,成为区域科技研究开发中心。五是加强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军工优势,促进其与地方经济结合,大力发展军地兼容经济,推行军民一体化战略,实现优势集成。

  4.建立区域科技计划协调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的科技计划协调机制,使部门有些科技决策能够在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取向上统一起来。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需要和重大战略项目,调整各类科学技术的计划结构与功能,改变科技计划之间相互重叠和分工错位,以及资源配置混乱、效率低下的局面。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标志是自主创新能力领先。西安具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雄厚基础和条件,也有加快率先建设的紧迫性。我们必须在建设完善的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长远来看,政府部门将与科研界、企业界共同努力,以期尽快形成突破。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二是技术集成创新,即以推动技术进步为目的,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交叉与融合;三是二次创新,就是搞好重点产业中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通过二次创新把它变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把科技实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强化自主创新,核心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发展。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1.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支持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研究的力度。以项目为载体,推动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

  2.强化自主创新过程的系统集成性。要强化自主创新过程的系统性整合与协同,通过自主创新过程的网络化,在所有行为主体积极参与自主创新过程的基础上发挥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功能,使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自主创新或协同自主创新成为可能。要构建自主创新过程的互动化模式,增大不同自主创新活动之间的连接性,促使其产生连锁性自主创新,并相互补充与提升能级。

  3.增强自主创新的灵活性。这就要求自主创新活动能迅速响应技术和市场状况的不可预测的变化需要,并且具有将各种技术可能性与发展中的应用环境迅速综合起来的能力。自主创新主体可以运用科学预测手段,采用灵活的创新组织形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

  4.保持自主创新的连续性的延伸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化水平。通过自主创新成果的扩散,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总量。这就要求全社会建立起有效的自主创新成果扩散机制,要求部门或企业的规模程度、技术基础、管理水平以及生产的技术等适应自主创新的要求。(作者系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