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一湖一策  ——四论让湖泊休养生息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3:56 中国环境报

  本报评论员

  要实现让湖泊休养生息,就要根据每个湖泊的不同生态特点、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状况,对症下药地制订不同的治理措施。一湖一策,成为让湖泊休养生息的必然选择。

  在不久前召开的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科学论证,制订各个湖泊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技术解决方案。这正是要求我们要针对不同湖泊的不同特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此后召开的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的一湖一策方针,正是对“三湖”治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温家宝总理重要指示的具体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对一湖一策做出了精辟论述,就是要按照人性化管理的思路,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坚持不懈地把湖泊治理好。

  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充分说明传统的治理方式已不能解决累积的环境问题,湖泊治理急需新的思路和对策。

  近年来,通过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努力,我国湖泊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湖泊污染严重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许多湖泊治理效果不理想,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一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群众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认识到,湖泊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湖泊为浅水湖泊,浅水湖泊在底泥中蓄积了许多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在风浪作用下,很容易伴随沉积物的悬浮而释放。因此,与国外一些深水湖泊相比,这些湖泊被污染和富营养化后,治理的难度比一般湖泊大,需要的时间更长。同时,湖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不正确的治理方案有可能伤害到这一系统。长期以来,我国对各类湖泊没有区别对待,治理时往往采取相同或类似的思路或方案,恰恰是治理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采取一湖一策的治理思路,就要求我们在湖泊治理时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湖泊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明确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科学论证,制订各湖泊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技术解决方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湖泊治理的关键问题。

  湖泊治理必须仔细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太湖为例,经过短短几年时间,流域工业污染对总氮和总磷的排放贡献显著下降,而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贡献量显著增加。因此,以工业污染控制排放为主要对象的治理措施,对遏制太湖的富营养化已经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我们依据现有的情况及时调整现有的治理思路和方案。

  湖泊治理与生态修复有许多方法和途径,如采取疏浚、清淤、拦截、管网收集、生态调控、化学物质固化等方法,但具体到每一个湖泊,则需要先对湖泊进行诊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选择合适的方法。不顾其环境条件,一味堆砌各种技术,轮番使用,并非明智之举。例如,被誉为“金陵明珠”的玄武湖近年来频频暴发蓝藻水华,南京市曾尝试过用长江水洗湖,每天调运28万吨水源源不断地冲刷玄武湖,但效果并不明显。最近,又成立整治小组,在全国范围内搜集治理污染的良方,如采取人工打捞法、黏土絮凝法、施用化学药物等方法来铲除湖里的蓝藻。虽然,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并非长久之道。专家建议,玄武湖要消除湖泊富营养化,除隔断外来污染物外,还需针对其自身的情况,采取生态修复的办法,让湖泊的自净功能恢复起来。

  要对重点湖泊生态安全逐一进行评价,根据不同湖泊的治理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论证,以科学确定湖泊治理的目标。如云南进行九湖治理时,就始终贯彻一湖一策的治理原则,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对基本达到湖泊功能要求的湖泊如泸沽湖、抚仙湖、阳宗海、程海等4湖加强保护,重点控制新的污染源,控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对未达质功能的湖泊,如滇池、洱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等5湖,进行以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污染源控制,深化点源治理,加强科研和湖泊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实施畜禽渔养殖污染、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令人高兴的是,中央近日已经明确,巢湖、太湖、三峡等湖库的生态安全评价工作今年将启动,鄱阳湖、小浪底、丹江口、洪泽湖将紧随其后。

  一湖一策、区别对待,我们才能逐步遏制湖泊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改善湖体水环境质量,努力营造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