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时期农村文学方兴未艾 农妇写小说全国当劳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4:23 金羊网-羊城晚报

  广东新时期农村文学方兴未艾,大作家屡有好作品,民间创作更显活力:白天握锄头晚上拿笔杆 农妇写小说全国当劳模

  本报讯记者邓琼报道:变革中的广东农村,是否滋养了鲜活的文学?———从正在中山召开的广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学创作会议上,记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不仅有程贤章、廖红球等成名的专业作家坚持创作,“农妇作家”、“打工诗人”等来自基层的非专业作者也正在崛起。

  新时期农村文学佳作不断收获多

  据介绍,“广东省重点文学创作扶持资金”扶持的程贤章长篇小说《仙人洞》,就是广东文学近期在农村题材方面的一个收获。该作品人物血肉丰满,故事跌宕起伏,讲述的就是从土地改革开始半个世纪以来农民艰苦的生存状况。程贤章退休后坚持在基层居住,笔耕不辍,给广东青年作家树立了好榜样。近年来,广东农村题材的好作品不断问世,如展锋的《终结于2005》,冯铮的《渔乡子》,赵江的《红莲白莲》,柳明的《湖上的女人》,廖华强的《默雷》,都是广东作家关注三农问题的新收获。2005年,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作家廖红球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苍天厚土》,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基层创作涌热潮逐步迈向规范化

  据介绍,广东省作协近年来充分发挥基层文学创作队伍优势,鼓励、辅导他们创作优秀作品。在珠三角地区,基层文学创作热潮正方兴未艾,相当一部分镇级文学创作团体逐步迈向规范化管理,有固定场所、有活动经费、有文学联谊、有发表园地,成规模、反响好。

  东莞桥头镇委干部莫树材是省作协会员,长期笔耕不缀,写出大量作品,还不顾病残之躯,热心扶持帮助在本镇打工的文学青年学习创作,在他周围,团结了一批业余作者,他还积极把一些小有名气的打工作者输送到各级文化单位,现在有的已经成为记者、文化站干部、或者文化传播公司的策划人员,改变了他们的处境和命运,也增添了镇级文学社团的凝聚力。

  “游击队”打漂亮仗农民作家不简单

  在经济欠发达的一些地区,各镇文学社团则各显神通争取社会多方扶持,譬如湛江吴川市黄坡镇文学爱好者,主动联系企业每年均获得赞助资金上万元,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经济基础,文学创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甚至可以说他们以“游击队”的身份打出了“正规军”的漂亮仗。

  更令人惊喜的是,罗定市黎少镇农村妇女李勇坚白天干农活,晚上写小说,于2004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泷江情结》,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是广东第一位因为文学创作而被评为全国劳模的农民,她同时也被省作协特批吸收为会员和广东文学讲习所学员,带动出当地十多位农民“作家”。

  这些事实说明,文学在广东,并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备受冷落,“社会生活呼唤作家深入农村,关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国计民生,在实现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身的文学价值,应该说是作家的光荣。”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