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循环”盘活北京水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4:30 北京晚报

  到今年,北京已经连续8年干旱。但市民会发现,城市河湖水面上干干净净,没有发生水华。拧开家中的自来水管,清洁的水哗哗地流出,北京也没有采取限制用水的措施。昨天,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说,北京水源减少是事实,我们一方面要承认事实,同时通过“小循环”等各种措施,将有限的水资源盘活,让市民工作生活无忧。

  上万平方米水华原来是浮萍

  前不久,某媒体刊登“上庄水库出现上万平方米水华”,让许多人开始担忧北京的水环境。昨天,记者来到上庄水库发现,这里出现的是浮萍,并不是水华。

  上庄水库位于海淀区上庄镇境内,是由上庄闸拦蓄上游雨洪而形成的河道型水面。库区主河道长4.2公里,库容265万立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水库表面很干净,但在引水渠水面上确实有绿色物漂浮,面积有上万平方米。走近后发现,那些绿色的东西原来是浮萍。浮萍有铜钱眼大小,捞上来后用鼻子闻闻,也没有水华应有的恶臭味。

  海淀区水务局局长胡淑彦介绍,浮萍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抑制水华产生。浮萍也有生长期,死亡后就需要打捞,不然堆积在水面上,也影响其他水生植物生长。浮萍有大叶浮萍和小叶子浮萍,其实很好消灭,只要用网打捞就可以了,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净化水质。

  据悉,上庄水库上游建设有湖水循环系统,通过泵站将上庄水库的水提升到生长有水生植物的引水渠,利用浮萍等水生植物过滤,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库的目的。泵站日提水量近7万立方米,正常运行40天可使上庄水库水体循环一次。

  密云水库水质长期保持二类

  站在密云水库堤坝长长的台阶中间,焦志忠说,1994年,密云水库有34亿立方米的水,但是现在只有10亿立方米多一点儿。过去遇到大风天气,站在坝顶上衣服也会被水库上的浪花打湿,现在水位已经下降了40米。

  昨天,记者来到密云水库,这里是北京饮用水的重要保障。乘船进入密云水库内部,没有看到污染物,湖水很清澈。水库管理方说,这是长期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结果。据介绍,以控制人为污染为突破口,水库内撤销了网箱养鱼,拆除库区1万多平方米经营用房,实行了封闭管理。一级保护区内的社会单位全面杜绝污水排放。每年向水库投放滤食性鱼苗400万尾,并延长水库的休渔期。在潮河入库口建成2000亩湿地,上游来水经湿地处理后才进入水库。依靠这些综合措施,密云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二类标准,是国内少有的能够达到二类标准的饮用水源。

  官厅水库恢复饮用水功能

  由于污染严重,官厅水库曾经退出了北京的饮用水系统,但是经过长期治理,现在又达到了饮用水标准。

  焦志忠介绍说,官厅水库污染最早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断断续续的治理中水质时好时坏。90年代,官厅水库的水质降为劣五类,1997年被迫退出北京饮用水系统。

  市水务局建成了1500亩黑土洼湿地,种植水生植物,放养了水生动物,将劣五类水提高到四类,解决了上游污水直接入库的问题。本市还对官厅水库的下游进行治理,建成25处污水处理设施,禁止污水入河;清理垃圾,治理违章建筑,治理砂石坑,沿着河道建设4处湿地生态净化工程。“从官厅水库出来的四类水质,通过100多公里河道的自净功能后,抵达永定河三家店河段时已经达到全年三类水质,已经符合饮用水标准。”他同时说,按照目前的水资源情况,北京还没有必要饮用官厅水库的水,因为官厅水库毕竟刚刚恢复功能。他笑着说,北京饮用水的标准很高,老百姓的“口味”也很高,官厅水库可以作为北京的备用水源。

  在水源减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城市河湖的水质也是个难题。昨天,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说,通过循环工程,市区河湖水质达标率达到70%,而且减少了大量的清水补充。

  据介绍,今年7月26日,安装在中山公园和筒子河处的两个水泵站正式工作,将中南海的水输入筒子河,再将筒子河的水输入北海,后由北海流到中海和南海,使水体形成循环流动。这样,城市内的水环境进行局部循环,实现“流水不腐”。目前,中南海已经变成活水,今后中南海的水质全年都将达到三类。

  毕小刚说,为了保持水质,2000年前,全市城市河湖一年之内需要更换2至3次水,大约用水3亿立方米左右。现在通过小循环系统,使得原来的水体形成流动提高水质,每年仅需要补充城市河湖的蒸发水量,就能够保持原有的水质。现在整个城市河湖一年需要补充1亿立方米水,就能够达到输水原来3亿立方米的效果,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向河道补充中水。

  本报记者贾中山J159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