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扮•置衣方式变化:当年自己做衣裳 如今品牌店里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4:30 金羊网-羊城晚报

  50年来,广东人在哪买衣服?从什么渠道获得流行信息?个中变迁,也体现出广东时尚脚步的前行。

  确切点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裁缝店做衣服的还是少数。对于大多老百姓来说,买布回来自己做,更适应较为贫穷的经济状况。缝纫机曾经和自行车、手表并称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善于勤俭持家、心灵手巧的主妇,用缝纫机解决全家人的穿衣问题,用毛线针织就一件又一件温暖牌毛衣。据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回忆,进裁缝店做衣服,是日子稍稍宽裕的七八十年代的风尚。

  那时候获知潮流的渠道无外乎香港贩过来的服装、电影杂志,再有就是裁缝店里的几本服装样式杂志。而女孩子们,从展销会上挂着的裙子里最早开始布置起她们的夏天。

  八十年代中后期,广东开始出现“时装节”的字眼,到1990年2月,南方大厦已办了三届“时装节”。1993年9月,香港贸易发展局在深圳举办时装展。改革开放,让广东人的生活一下子富裕起来,大百货公司里有了自行店(私有),街上渐渐有了服装专卖店。人们开始知道“品牌”,开始认识“名牌”,尽管那时候对“世界性的著名品牌”的概念还是金利来、皮尔·卡丹,甚至蒙妮莎,而不知阿玛尼、夏奈尔、范思哲等这些真正的顶级世界名牌。

  进入新世纪,咱们广东人已经以出入汇集名牌的ShoppingMall,以VIP的身份坐在品牌发布会现场,看男女模特演示新一季时装。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