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了以前不敢碰的东西就好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4:52 厦门网-厦门晚报

  在北京“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中,《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六国论》等均被撤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雪山飞狐》、《新鲜的网络语言》等“新的当代作品”。(青年周末)

  “我们碰了以前不敢碰的东西”——北京版语文编委、特级教师薛川东如是说。听上去,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凛然,还有一点吃到了禁果的窃喜。我不解的是,“以前不敢碰”的东西,现在碰了,就对吗?我看不见得。比如说高压线,过去不敢碰,现在是不是要碰一碰呢?

  薛先生这种自得的语气,无意中流露出这次“语文课本大换血”主导者们的真实心态,那就是“新的就是好的,改变就是对的”。被改掉的东西越敏感,影响越大,那就证明自己越有魄力;换上来的东西越新,就越能证明自己并非保守落后之人。

  这种为改变而改变的心态,反映了教科书修订者的极度不自信:正因为不知道什么样的价值是应该坚守的,不知道如何弃旧扬新,只好用夸张的大改大换掩饰心虚,用媚俗、“媚学生”来掩饰自己的无主见。

  比如,薛先生谈到增加《新鲜的网络语言》这篇课文的必要性时,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一个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觉得写得不错,就批上了‘有品’二字,学生很高兴,觉得跟他们使用的是相同的语言。”我不禁哑然失笑。的确,老师应该得到学生的认同,但究竟是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真理来获得学生的认同呢,还是通过对学生的鹦鹉学舌,讨好他们来获得认同?我看薛先生也没有弄明白。

  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应该多选一些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才有利于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比如,即便《雪山飞狐》和《阿Q正传》有同等的思想、艺术价值,那也应该继续选《阿Q正传》,原因就在于,学生在课外,很可能会去读《雪山飞狐》,而不大会去读《阿Q正传》。

  教材的变化当然要跟上时代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要迎合时代,更不意味着要迎合那些盲目追随时代潮流的新新人类。

  郭松民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