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制毁掉老牌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5:58 新民晚报

  李天纲

  前几天,沪上几大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消息:已经经营了73年的“东海咖啡馆”将在国庆节前搬离南京路,去向不明。和很多人一样,看到这条消息后百感交集,其中的酸楚,比目睹一幢幢老屋被拆毁,更加浓一些。

  “文革”后,“东海咖啡馆”是一家平常的西餐馆。西餐菜谱,比它贵的有南京路“德大”、陕西路“红房子”、淮海路“天鹅阁”、“淮海”,比它便宜的有南京西路“海燕”、四川北路“燕记”。但是,“东海”的炸猪排有名,上海的机关、学校、工厂食堂都模仿它。另外,“东海”的咖啡味道正宗,加上南京路方便热闹,到“东海”喝咖啡是我们那一代青年的时髦。

  历年来,好多次陪着朋友再入“东海”,却是越来越找不到感觉。本是想在“真锅”、“上岛”、“星巴克”之外,找回老上海的咖啡文化,但除了色拉依旧、咖啡尚可之外,环境、服务、菜式都每况愈下。眼见着这块老上海的金子招牌褪色,无可奈何花落去。

  老字号的老职工,一定也是兢兢业业地守着自己的饭碗。国营西餐社的菜谱还算是正宗的,一位法国朋友,至今还是“红房子”粉丝,说那里的法式大菜,让他记起奶奶做的菜。“德大”的几位员工,在三号线漕溪路站开设一家快餐店。牛尾汤很好,蛋糕也不错。到底有老上海的底气。然而,光有一两个看家菜谱是不够的。多年来,上海的老西餐社,经营不过新派西餐馆;阿姨妈妈式的承包经营,无法扩张,缺乏竞争力。不从根本上解决经营体制的问题,像“东海”这样已经融入我们生命的老牌子,也就只能循着“天鹅阁”、“淮海”、“海燕”、“燕记”的老路,跟着倒掉。

  体制毁掉牌子,在上海已经不是一块两块了。老上海的各类名牌,“文革”后存活下来的有几块?“改革开放”后的著名商标,如今幸存的有几块?“名牌”是经营者、员工和消费者的共同财产,这不仅仅是“怀旧”的问题,更是“生存”的问题。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