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尽孝在家也要“下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5:58 新民晚报

  长风新村一名未对患病母亲尽孝的儿子,被取消每月200元的政府补贴。今天,街道已另派服务员阿姨上门照顾老太。

  普陀区政府从2001年至今,鼓励自助式居家养老的补贴已达1583万元,惠及6400位老人,而被剥夺“施养”资格的人员尽管为数不多,但每月一次的上门抽查赡养质量却充满“突袭”的味道,毫不留情。

  签订协议

  尽管居家养老在本市趋向普及,但普陀区家庭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养老方式在上海迄今还是独创。

  普陀区民政部门一项调查显示,如今90%以上老人“乐意在家里安度晚年”,而一批不愿外出全职打工的子女也表达了“情愿在家服侍老人”的愿望。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养老既能降低养老成本,又能让低保子女在照顾父母同时,享受政府给予的“尽孝补助”。

  按照规定,凡60岁以上年老体弱,失去自我照料能力的老人均属政府“助孝”的对象。希望领取每月150~200元补贴的“低保子女”,必须签订相关协议,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在居委会的见证下,签字同意才能生效;而一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或无亲人的老人,则由邻居为其“尽孝”。

  奖优罚差

  无论是自助式、互助式居家养老,街道均专门组成了考评组,由民政、医院、老龄委、敬老院等各方人士组成,每月一次,通过“看、听、问”来评估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结果须填写“跟踪反馈情况记录表”。对评优者给予褒奖,评差者一次警告、二次“监管”、三次则取消服务资格。

  有的老人“家丑不愿外扬”,评估组也能通过观察老人神态、衣服穿着和居室卫生、菜肴质量,准确判断老人被赡养的质量。

  一位患癌症的老太,因为儿子没有尽孝,敢怒不敢言,街道立即进行调整,另派优秀服务员上门。同时,街道又公开表彰新渡口小区居民周强、怒江路95弄陈建萍对母亲、婆婆无微不至、尽善尽孝的行为。

  一批相对低龄健康的退休居民、失业人员则挑起了照顾邻居的担子,主要为老人助浴、助医、助餐、助洁等,每天服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使老人切实感受到“近邻胜似远亲”的温暖。本报记者郭剑烽特约通讯员范小锋

  评论07082010401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