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点非法链接 卡号密码被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5:59 新民晚报

  误点了对方提供的网上银行链接,密码被盗,卡上4000余元瞬间不翼而飞。日前,读者蔡小姐致电本报讲述遭遇,提醒“网上购物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情景回放网上支付钱被盗

  7月14日中午,蔡小姐在淘宝网一店家以70元购买面值100元的手机充值卡,比其他网上商家便宜了近20元。凭着多次“网购”经验,也出于对淘宝网的信任,蔡小姐在买卖成功后,通过“支付宝”工具交易。

  这时,店家给了一个网址,让她上这个支付平台通过网上银行转账1元钱“提货费”,并称发货后会将1元钱返还到她在“支付宝”的账号。蔡小姐登录网址,页面显示有多家知名银行的链接。她选择进入“工商银行”,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网页均显示“口令错误”。店主多次要她刷新网页,重新输入,可网页总显示“口令错误”。其实此时,蔡小姐的卡号和密码已泄漏。等她意识到,卡内4000余元已被盗走。

  记者体验非法链接引歧途

  记者登录蔡小姐提供的店家及所谓支付平台网址。原先交易的店家网页已不存在,支付平台名为“AllBuy电子商务在线支付”,过了很长时间页面才显示完整。该网页地址并非淘宝网下属支付平台,网页没有最小化设置。页面上虽然像模像样列举了多家银行的链接,但通过这些链接根本到不了各大银行的官方网站。

  记者一一点入“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弹出的网页,除了顶部标示有各家银行LOGO外,其他设置完全相同,均为左边要求输入卡号、密码,右边留有“提示”,注明“如若您还没有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点击这里进行注册”,紧接着是注册链接。显然,一旦人们在此输入了卡号、密码,银行卡就对不法分子完全“开放”了。

  警方提醒网购还须擦亮眼

  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一位负责人表示,网络诈骗已造成个人、部门、单位损失惨重,历年来公安部门都在重点打击。警方提醒广大网民加强自我保护:

  ●避免访问非法网站,因为其中往往嵌有恶意代码,一旦打开即会被植入木马等病毒;

  ●登录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网站时,切记直接输入其域名,不要通过他人提供的网页链接进入;

  ●上网时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切忌在网上聊天和其他通讯中泄露身份信息、银行证券账户及密码等重要信息,经常更新各类网上账户密码等。

  警方呼吁,市民一旦发现有人实施网上诈骗、盗窃等行为,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实习生戴霞本报记者吴强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