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查分让政府行政品质蒙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0:04 红网

  尽管舆论批评已经延续了好几年,但江苏、新疆、吉林等地的高考分数、录取结果查询收费仍在继续。据有关人士透露,其中的江苏省教育厅早就与该省电信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让其对考生提供高考成绩收费查询服务。(见8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本应免费提供给考生的个人信息,却仍沦落为某些省份教育部门的牟利“资源”,这样的行政逻辑让人备感愤怒与荒唐。此事在网上引起抨击声一片,有人认为其“折射权力资本化”,也有人认为其“窒息了教育部门的行政理性”,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重要。让人心忧的不是某些教育部门这种“惟利是图”的行政取向,却是伴随它的被异化与湮没了的政府行政品质。

  高考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信息资源。考生缴纳的相关考试费已经包括了阅卷和获取分数的费用,因而教育部门应对考生免费告知这种个人信息。然而某些省份的教育部门却利用高考分数资源的源头垄断性及考生获知分数的迫切心理,与相关声讯公司签定合约,对考生进行信息隐瞒和强制性收费,并在这种不良联盟中获取利益分成。显然这就构成了一种政府部门不当得利,于其中不难窥见资本利诱下行政权力的忘乎所以。

  把高考成绩交付给作为第三方的声讯公司发布,还有可能戕害考生的隐私权。高考成绩是一种个人隐私性极强的信息。政府教育部门是考试组织者,那么既有责任维持考试及阅卷的圆满完成,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好学生的成绩隐私。可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某些省份的教育部门却把考生成绩信息转卖给声讯公司。在声讯公司的市场化与商业化行为下,谁能够保证考生成绩不被泄露与泛滥?对声讯公司的所作所为也许不必苛求,因为它有着逐利的资本本性。但其中凸显出的教育部门对考生权益的漠视和法制理念的缺失,却是让人寒心与难以释怀的。

  权力与资本相“结合”,将公共信息资源掠夺为行政机构待价而沽的私有财产,将行政权力的公共价值“变现”为小团体的利益。利用畸形化的行政权力运作去追逐更大的经济收益,为此不惜牺牲公众权益和对法治精神的敬畏——这就是某些省份教育部门继续执行高考有偿查分政策时展现给我们的行政品质。它也再一次验证了这样的法则:在行政机构掌握了没有外部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后,都可能产生权力寻租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性冲动”。

  归于一点,某些省份教育部门继续对高考查分收费,实际上是一种公共管理责任的异化,是一种部门利益的恶性膨胀。它背离了公共行政的基本精神与价值,也损害了教育管理应有的公益品质。它本身就是对行政本职和法治精神的挑战,折射出了相关教育部门行政行为里的“利”与“恶”,只能让政府行政品质蒙羞。

稿源:红网 作者:王聃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