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人长和厦门爱乐一起狂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1:20 东南快报

  8月17日,厦门爱乐乐团音乐岛·爱乐厅,所有人沉浸在一场音乐的饕餮盛宴中。这是厦门爱乐乐团2007-2008年第十音乐季开季音乐会,担任演出指挥的,是傅人长。这也是现任柏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傅人长,在兼任厦门爱乐乐团艺术副总监后的首次亮相。

  虽然是“圣帕”台风来临的前夕,这一晚的厦门爱乐厅仍是灯火辉煌,掌声如潮。

  在此之前,2007年7月27日,在厦门爱乐乐团第九音乐季的谢幕音乐会上,傅人长接过厦门爱乐乐团前艺术副总监王钧时手中那根美好而沉甸甸的接力棒,应聘兼任厦门爱乐乐团的艺术副总监。

  人物介绍

  

傅人长和厦门爱乐一起狂想

  傅人长,37岁,上海人。2000年获得莱比锡音乐学院最高级学位证书,并被柏林交响乐团邀请作为主要客席指挥。在德国期间,除了与柏林交响乐团合作外,他还曾指挥过众多欧洲交响乐团。

  在国内,他曾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广州乐团、厦门爱乐乐团等乐团合作。2002年受聘于上海交响乐团,2004年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4月被任命为柏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也是该乐团历史上唯一的亚裔首席指挥。从2005年起,傅人长每年1月1日在柏林爱乐大厅指挥新年音乐会,演出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人物印象

  16日中午,厦门爱乐乐团音乐岛·爱乐厅,傅人长虽然是在排练,但他一点也不含糊。音乐厅里冷气十足,他脸上还是不断有汗水渗出,衣服也是前胸贴后背,不过排练中他并没有停下休息,依旧一丝不苟地站在指挥台上。

  他敏锐地捕捉着每个音节,不时停顿下来,建议乐手们“圆号太响”,“这个地方再轻一些”,而且一遍又一遍重复排练不是特别满意的小节,直到满意为止,同时他也不忘鼓励大家“这次好多了,我能听得很清晰”。他说这些话的声音不大,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个指挥家的成长足迹

  亲人

  奶奶叔叔给了一生最珍贵礼物

  1970年,新疆一个上海支边家庭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傅人长。不幸的是,他还在襁褓之中,一岁时母亲便故世。这一年奶奶把他接回上海,跟随奶奶和叔叔生活。也是这个原因,傅人长说,奶奶和叔叔是他最亲的人,他们不仅养育了他,还给了他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音乐。

  傅人长学音乐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家里虽然没有人专业从事音乐,但都对音乐有所喜好。受喜爱音乐的叔叔的启蒙,四岁时他开始跟随叔叔学习扬琴。像所有孩子一样,年幼的傅人长也爱玩。“但是另一方面,学琴也培养了我的克制力和自制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恩师

  让我亲近并情迷古典音乐

  十岁时傅人长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踏上专业学习音乐的道路。

  进入附小后,傅人长开始学钢琴,对于“老本行”扬琴演奏也没有放弃。上中学时,他特别迷恋古典音乐和钢琴,因为“可以从中找到一个表达自我的空间”。

  虽然之前学习扬琴已经很成功,十四岁时作为音乐家小组成员出访加拿大。也可以说是“小神童”,每当有外宾到访,傅人长都会被叫去表演。“不过那时候内心的表演欲望还没有完全被激发,没有完全膨胀,是我的钢琴老师顾其华给我开启了古典音乐的大门。”

  最吸引傅人长的,是顾其华老师的授课方法。“很多老师在教课时都只是弹奏枯燥的音节,但是我的老师不一样。他向我们讲述音乐表达的内涵,造成我们对音乐的亲近,推荐许多音乐让我们自己用心去听去感悟,拉近我们和古典音乐的距离,也让我们对古典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而不仅仅是敬畏不敢靠近。”

  古典音乐的学习,使他开始对作曲产生兴趣,高中专门学习作曲专业。因为老师在艺术系做指挥的缘故,又推荐他去学习指挥。从高三开始,他跟随黄晓彤学习指挥。

  舞台

  柏林爱乐指挥台,音乐生涯新起点

  硕士读了三年,他还是不满足,“做就做到最好”,接着又投考莱比锡音乐戏剧学院的指挥大师班。大师班是德国表演专业最高学位,只有硕士成绩全部一分(最好成绩)才有资格报名。傅人长一举中的,进入大师班学习,师从莱比锡歌剧院前音乐总监格尔特·巴纳尔教授。

  在大师班中,他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德国乐团合作。跟随老师,学习到纯正的德国传统音乐,还有机会去听柏林爱乐乐团大师们的排练。2000年11月毕业时,他被全体教授评为优异,得到推荐去柏林交响乐团担任客席指挥,两年后升任常任指挥。

  刚到柏林时,傅人长曾有一个梦想,能到柏林爱乐音乐厅去听一场卡拉扬指挥的音乐会。这个梦想因卡拉扬的辞世未能实现。现在他却超越了当年的梦想,站到了卡拉扬曾经站过的指挥台上,站在音乐生涯的新起点上。

  对话

  站在德国的舞台上

  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

  做最好的自己

  记者(下称记):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甚至用强迫的方法,您从小学习音乐是兴趣还是家长的意愿?

  傅人长(下称傅):只有带着兴趣去学,才会感到幸福。其实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兴趣,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快乐,然后自觉去学。突然有一天,在弹奏莫扎特、贝多芬的曲目时,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好像和音乐融为一体,像通电一样,顿时开悟。音乐不存在懂不懂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感悟,一种感受到的东西。

  记:在学习指挥专业前,你一直是在学习乐器演奏和作曲,如果继续走下去你可能在演奏和作曲方面同样大有作为,为什么转学指挥?

  傅:其中有老师的推荐,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不满足。指挥是音乐里最难的职业,可以听到各种声音,绚丽的音响交织在一起,是其他声音无法比拟的。

  超越梦想一起飞

  记:指挥了这么多场演出,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

  傅:在柏林交响乐团时,一次乐团经理打电话给我,说指挥生病,问我能不能担任后天的演出指挥。这样的机会对年轻指挥家来说非常难得,但是排练时间只有一天,我又非常犹豫,考虑一小时后我答应了。当天晚上我调动全身能量疯狂看谱,看过谱子有了自信,这是极大的冒险和挑战。正式演出前一共只排练了两次。当地时间晚上八点,整个柏林爱乐大厅座无虚席,当晚演奏的是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还有意大利随想曲。我带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走上指挥台,全心投入演出。演出结束后,观众集体起立鼓掌,乐手们也向我祝贺,好像完成了一个奇迹。这不仅使我增强了信心,也加深了乐团对我的信任,对我是一次飞跃。

  记:第一次让你感觉到指挥梦想实现的演出是在哪里?

  傅:第一次指挥梦想的实现是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这是我永生难忘的。那是2000年11月7日,作为一个中国人,能站在德国的舞台上,让我感到更加骄傲。

  和厦门爱乐一起“狂想”

  记:你在国外已经发展得很好了,特别是欧洲作为交响乐的故乡,在那里工作对于从事指挥的人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即使回国,你和北京上海的乐团也有过合作,怎么会选择来厦门?

  傅:2003年,我到厦门指挥厦门爱乐乐团演奏,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互相有一见倾心的感受,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此后几乎每年都来厦门客席指挥。厦门爱乐乐团给我的感受是敬业、有朝气、好学,潜力非常大,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自己也有很多收获。

  记:就是说来厦门不是一时冲动?

  傅:绝对不是。一是对郑小瑛老师的敬仰,她那么大年纪,还在为交响乐奋斗,我们理应为她分担一些。二是和厦门爱乐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他们反馈给我我要的东西,做到我想要的,作为指挥,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每一个乐团都有自己的性格,把握乐团的性格,挖掘他们的潜力,也是一种挑战。国内和国外的交响乐还是有所不同,国外是有交响乐的传统,中国的演奏感觉好像隔了一层,这更有挑战性。作为指挥,我有责任有义务把外国的优秀作品带到中国来。

  记:你同时还继续担任柏林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会有很多时间呆在厦门吗?

  傅:今后至少一半以上时间,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会在厦门。已经在厦门安家了,跟之前相比,这一次来觉得自己是主人,不是之前来时客人的感觉。

□本报记者 薛德芳 林雪萍/文 曾志铭/图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