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贫困生送手机不是好主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2:05 大众网-齐鲁晚报

  8月20日《新京报》报道,浙江大学本科新生日前陆续来校报到,学校和当地的某通信公司联合向贫困生准备了特殊礼物:一部手机及两年的基本话费。浙江大学学工部主任费英勤表示,手机已经是通信必备品,学校的许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到学生手机里的,所以贫困生也需要有手机。

  贫困生报到即可领取手机,确实令人羡慕。但那些没有被认定为贫困生,而且也买不起手机的新生,他们心里该有何感想?是恨自己的爹妈抠门儿,还是后悔没有弄张家庭贫困的证明?笔者认为,用赠送手机的方式帮助贫困生未必妥当。

  首先,高校应该搞清楚贫困生真正的困难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困。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交不起学杂费,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费都捉襟见肘,是绝大多数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困难。作为高校,如果能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减免贫困生的部分学杂费,或者给他们一定金额的餐券,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些免费的教材,这才是雪中送炭。遗憾的是,贫困新生急需的“炭”没送来,反而给了他们一台“消费机器”。浙大也许会说,我们送的手机可是包括两年基本话费的。不错,但使用过手机的人都知道,一旦拿到手机,尤其是在年轻人扎堆的大学校园中,要想尽量减少使用,是不太可能的。于是,贫困生领取手机后,想不给家庭增加开支都不大现实。如此说来,将手机当作济贫物品,恐怕不是很得体吧。

  其次,更要看行善的主体到底是谁。表面上看,慷慨济贫的主体是浙大。但是,真正的“慈善家”其实是当地的通信公司。用别人的东西,打着自己的旗号送出去,不该是一所知名学府的行为。同时,济贫事件幕后的通信公司,看上去不要名不要利,实则是在争夺大学新生这个潜在的用户群,以及高校这个通讯大市场,更何况此举还有广告效应,通过媒体的报道,最终实现了名利双收。

  浙大方面称,“手机已经是通信必备品,学校的许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到学生手机里的,所以贫困生也需要有手机。”笔者认为,这个理由也很难站住脚。学校有了重要信息,完全可以通过辅导员或校内广播传达给学生,为什么非要用手机呢?再说,如果只能用短信传达信息,那些得不到学校赠送,家里又没钱买手机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


刘海明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