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心灵的阳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2:52 中国青年报

  魏春 吕志强 唐林

  

照亮心灵的阳光

  这里,集合了高高的山峰。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共同把阿里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托上了“世界屋脊”的屋脊。

  这里,有一位柔情似水的女性,她用8年的坚守,把爱的阳光洒遍雪域高原上的座座军营,照亮、温暖着每一位守防官兵的心。

  她,就是全军高原部队首位获得国家资格认证的心理咨询师、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汪瑞。

  雪山的承诺

  那是10多年前的一个初冬时节,在解放军第十二医院工作的汪瑞搭便车去边防连看望丈夫。离连队大约10公里路时,从天而降的暴风雪将道路盖得严严实实,汪瑞乘坐的卡车趴在雪窝里无法动弹。

  当汪瑞醒来时,她已躺在丈夫的宿舍里,鼻孔里插着氧气管。

  “连长带队巡逻还没回来,我们只好……”一名战士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嗫嗫地说道。

  “多好的战士!”那一刻,汪瑞突然明白,是战士们把她救回了连队。

  第二天为战士们检查身体时,汪瑞发现昨天把她背回连队的那名战士耷拉着脑袋,面无表情,眉宇紧锁,好像有什么心事。

  没过几天,汪瑞突然听说连队要处分那名救她的战士,原因是他最近两天多次与战士发生口角并动手打人。

  “如果为战士体检时我能及时发现他的‘心事’,这名战士就不会……我是学医的却治不了战士的心病!”

  想到年轻的战友在饱受高原严酷环境考验的同时,还要经受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汪瑞不由得感到心痛。她暗暗发誓:守防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即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也要为高原官兵的身心健康尽好责。

  下山后,汪瑞狠心地把刚满一周岁的儿子送回老家。她千方百计托人从各地买来心理学书籍,定期收看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认真学习研究《普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先后两次到第三、第四军医大学进修。其间,她不仅系统掌握了心理疾病防治技能、获得了心理学学士学位,还顺利通过了国家执业工程师资格考试,成为高原部队获得国家资格认证的心理咨询师。

  1999年秋,学成归来的汪瑞主动申请调往某边防团卫生队工作,把工作室搬上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踏上了维护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的漫漫征程。

  去年3月,汪瑞再次提出申请,调往工作环境更加艰苦的藏北阿里高原工作,把为官兵服务的范围延伸到了“天边”。

  为雪域高原送来微笑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生活、工作的战士们,很难有机会开心一笑。笑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宣泄,更是一种心理抚慰。而汪瑞的足迹到哪里,战士们灿烂的笑脸就会浮现在哪里。

  2002年冬天,汪瑞在某边防连进行心理测试评估,发现战士小周有几项指标显示异常。她立即找连长、指导员委婉地询问他的情况。原来,小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小周性格孤僻暴躁,逆反心理强,和战友们的关系搞得很僵。

  第一次找小周谈心,汪瑞几乎吃了“闭门羹”。但汪瑞没有灰心,有机会就到连队找小周聊天。针对小周性格暴躁的特点,汪瑞巧妙而耐心地教他“自我控制”、“适当宣泄”等方法。她还与连队干部骨干沟通,叮嘱大家不要歧视小周,尽量多帮助他,组织活动让他多参加。

  慢慢地,小周变了,工作越来越积极,和战友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一年后还当上了班长。

  “培养战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确保官兵守防的现实需要。”小周的转变使汪瑞的工作思路也发生着转变。她从过去发现战士思想问题后做疏导工作,转为对战士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消除自卑心理的训练”、“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训练”、“情感调节训练”,汪瑞对战士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办法越来越多。

  “游戏减压法”是汪瑞在高原开展得最普遍的心理训练方法。汪瑞告诉记者,“老鹰捉小鸡”游戏是她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就是尽量把不同班排的战士分在同一组当“小鸡”。当官兵团结一心、依次搂腰躲闪“老鹰”袭击时,不知不觉消除了距离感。“贴烧饼”游戏是汪瑞的另一独创。指挥者每次喊出一个数字,游戏者按照要求人数抱在一起,多出的人即被淘汰出局。汪瑞说,做游戏时,大家可以无所顾忌地拥抱、拉手甚至大喊大叫,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

  凭着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坚韧的恒心毅力,汪瑞先后23次登上神仙湾哨所,18次翻越海拔6700米的界山达坂,对驻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里高原守防官兵心理变化的20余项指标进行追踪调查,获得了5万多字的数据资料。她还结合工作撰写了一批心理研究方面的论文。其中《对特高海拔区官兵心理状况及人格特征改变的追踪调查》课题,填补了世界高原心理学领域的空白。

  架起服务官兵的“连心桥”

  一次,汪瑞到某边防连上完心理教育课后,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回到单位不久,她却收到这个连队3名战士的来信。其中有两名战士失恋,一名战士的父母离异。这些战士说:“我不想让身边的战友知道。只好通过书信的方式向您求教。”

  连夜给战士回完信后,汪瑞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为官兵服务也需要与时俱进。有没有比书信更快捷、能够单独与战士谈心或进行心理疏导的方式?

  “有困难找组织,有心事找汪瑞”。随着“边防卫士心理咨询室”的开设和“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的开通,一张张印有汪瑞办公室、宿舍电话和军线手机号码的“连心卡”被送到边防战士手中。

  “热线”一开通,汪瑞的电话马上就热了起来。随着网络落户雪域高原,在上级的支持下,汪瑞在军队内部网络上创办的“边防卫士心理咨询网站”也正式开通。在“知心姐姐信箱”、“心理学苑”、“悄悄话”等7个栏目里,都有汪瑞“会客”时留下的“身影”。“会客室”里,诸如性心理、婚恋心理等难以启齿的敏感话题,汪瑞都耐心地与战士进行交流沟通。

  雪山未了情

  “对不起,路上汽车爆胎,我来晚了!”

  5月2日晚,且坎边防连官兵刚坐到饭桌上,只见汪瑞提着一个蛋糕匆匆走进饭堂。

  前几天,汪瑞在“知心姐姐信箱”解答战士的问题时,得知且坎边防连士官张龙和新战士丁涛同是5月2日出生。听说今天有车到连队送器材,汪瑞专门在狮泉河最大的蛋糕店为他们订做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

  给战士过生日,既凝聚着汪瑞对战士慈母般的关爱,又寄托着汪瑞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之情。

  儿子陶冶今年13岁了,可记忆中,妈妈却从没陪他过一次生日。母亲长期不在身边,现在上初一的小陶冶早早学会了做饭和洗衣服,在邻居们眼里是个懂事的“大孩子”。然而,由于长期缺少母爱,一段时间陶冶性格却很内向。为了培养儿子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汪瑞即使到边防连队巡诊累得吃不下饭,也总要打电话回家陪儿子聊聊天——电话成了她呵护儿子心灵的唯一纽带。

  结婚16年来,汪瑞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足3年。到高原边防工作后,汪瑞与丈夫陶雨见面的机会更少了。但每次与丈夫同一个工作组到边防连队时,汪瑞却从不和丈夫同乘一辆车。

  一次,陶雨陪同一个工作组到边防检查工作。听说陪同的陶雨和保障军医汪瑞是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妻,带队领导就硬拉着让他们坐到同一个车上。汪瑞却死活不肯。面对带队领导的不解,汪瑞顿了顿,说:“高原行路生死往往在一瞬之间。如果我们夫妻中有一个人出现意外,至少还能给孩子留下一个亲生的父亲或母亲。”

  照片:汪瑞(左)正在与战士谈心,对战士进行心理疏导。李靖海摄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