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也要有手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2:52 中国青年报

  宣华华

  一部手机与两年的基本话费,这是浙江大学为2007年秋季新入学的家庭困难学生准备的特殊礼物。校方表示,手机已经是通信必备品,学校的许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到学生手机里的,所以贫困生也需要有手机。(《中国青年报》8月20日)

  浙大校方的创举,契合了时代潮流。对于广大贫困生来说,一部“免费手机”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手机在市面上的售价。一定程度上,“免费手机”填平了“信息鸿沟”,拉近了贫困生与信息社会的距离,帮助贫困生更快地融入信息时代。其意义之深远,绝非手机的市场售价可以衡量,有待时间逐步为我们揭示。

  多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深度融入信息时代,以及伴随而来的全球化时代。然而,“信息鸿沟”的存在,却拉大了贫富差距,扩大了社会不公正。

  一般来说,“信息鸿沟”又称“数字鸿沟”,指的是在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所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等问题。当前,如何填平“信息鸿沟”,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难题。

  今年5月17日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年主题:“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为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发表演讲,他指出“在摆脱贫困与文盲和充分发挥其潜力方面,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必须机会均等”,并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各尽所能,使下一代受益,创建一个真正开放、具有包容性和面向发展的信息社会”。我国政府在填平“信息鸿沟”方面,早已有了最为充分的认识,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事实上,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精英,对他们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吃得饱、穿得暖”,应该在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之下,努力给大学生创造没有“信息鸿沟”的环境。

  如今,浙大为贫困生提供一部“免费手机”,既带来了学校管理上的便利,更有助于改善社会起点公平。这种做法所包含的合理性,显然值得其他高校反思和借鉴。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