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3:02 中国西藏新闻网

  进入“十一五”发展新阶段以来,那曲地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建设,把产业开发作为扶贫农发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于建基地、连农户、扶龙头、创市场,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那曲地区实际并具有那曲特色的产业开发模式。

  依托优势资源 开发优势项目

  从“十一五”规划实施至今,那曲地区共开发产业化项目49个,总投资2908.08万元,其中扶贫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40个,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9个。这些项目涉及绒山羊产业开发、肉奶制品特色产品开发、旅游产业开发、纺织厂建设、经济实体组建、特色建材产业项目开发、糌粑加工等。目前,已完成开发项目23个,在建项目26个。

  已完成开发的23个产业化项目成果显著,如班戈县普保镇一居委会近3年来共投入70万元创办了预制砖瓦队等10多个经济实体。通过对本地资源的不断开发,该村已由原来年人均收入不足100元的贫困村发展为如今全村现有固定资产663300元、人均占有资产1231元、人均收入2140.14元的“小康”村。

  尼玛县在国家投资20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县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及群众自身小额信贷55万元,购买基础母羊8000只、种羊400只,新建温室大棚300个。目前,仅白山羊绒一项全村每年就增收40万元,羊绒销售平均每户增收1500元左右,占项目受益家庭收入的60%以上。

  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产业,有力地促进了那曲地区各县(区)产业的发展和调整,有效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这一举措,使受益农牧民群众达到18373人,增加就业岗位2700个,预计人均可增收608元左右。

  产业纵横发展 实现“六个突破”

  那曲地区立足各县(区)资源优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继续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特色建材产业,打造藏北特色畜产品,努力形成产业纵横发展格局,实现“六个突破”。

  产业开发形式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那曲地区产业化经营坚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重点培养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和优势产区,大力扶持和培育“公司+牧户+基地”的经营形式及经济联合和中介组织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畜产品,大力建设“短、平、快”项目,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实现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先发展,产业开发形式实现新的突破。

  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新突破。通过几年的畜牧业产业建设,草地畜牧业开始走向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新型畜牧业生产方式,做到大畜有圈、幼畜弱畜有棚、羔羊有宫的畜牧业基础产业,积极推动了该地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

  畜产品开发实现新突破。那曲地区通过联合组织实施那曲镇门地办事处奶制品加工销售示范点项目、古露镇奶制品加工销售示范点项目和罗玛镇四村牲畜育肥流通示范点项目等,树立了典型,全面打响了“羌牛”牌畜产品、恩尼羊、门地酸奶、古路酥油、拉拉特色系列食品等畜产品的知名度。

  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实现新突破。那曲地区产业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为那曲地区和区外的劳动力市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农牧民群众在参与产业化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增加了现金收入,而且自身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增强。

  脱贫致富领头力量实现新突破。那曲地区各种产业经营项目的建设,造就了一批育肥专业户、养羊专业户和奶业专业营销大户,直接带动了周边的牧民群众,为群众拓宽了收入渠道。

  牧民培训实现新突破。2005年至2006年,那曲地区利用各种方式举办了50多期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了一大批农牧民产业科技带头人,改变了群众观念,为进一步扩大产业开发创造了条件。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