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中村和气拆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3:34 钱江晚报

  ■本报通讯员 孙雄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讯 自掏腰包花两三千元钱新搭起来的雨棚,动手拆掉,能不心疼吗?可是,昨天杭州梅家坞村的11户村民却主动拆违,还拆得心甘情愿。村民们愿意主动拆违,与西湖景区执法局“用服务替代执法”有一定的关系。

  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拿着乙炔切割机,昨天上午,几位工人在梅家坞村小牙坞组3号拆雨棚。

  “用剪刀剪断好了。”雨棚是村民虞大妈家的,工人们在拆违时,虞大妈不但不拦阻,还指点工人剪塑料包板。

  “刚搭了两个月,花了两三千元钱呢!”虞大妈的女婿小王尽管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这么跟记者说:“旺季快到啦,要是这棚子损害了梅家坞村、小牙坞的形象,影响了全村人的茶室生意,就犯不着了!”

  小牙坞8号的村民翁大乾也早早地拆了自家的雨棚,他告诉记者,前几天,执法局组织大家开会看照片,看到西湖景中村其他村里的茶楼都漂亮整洁:“我们小牙坞不能被比下去,我们这里外国朋友来得也多,得打扮得漂亮些。”

  从上周开始到昨天,梅家坞村小牙坞组的11户村民,总共13幢房子,都主动拆违。

  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未经审批设置构筑物,需罚款2000元以上,可村民们搭雨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比如虞大妈,她家的洗碗池在房屋背面,露天设置,下雨天只靠屋檐挡雨,虞大妈洗碗时总要戴上斗笠,而身上还是会被淋湿。

  西湖风景名胜区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们理解村民们,没有发一张罚单到小牙坞,相反与村民们一起讨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针对雨棚,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是否请园林专家们来现场考察一下,设计一个适合西湖景区、具有茶农风情的遮阳遮雨设施,或者伸缩型的设施。这样既不影响景区美观,又方便村民生活。”

  “处理城市管理当中一些棘手的问题,让矛盾软着陆,就要用服务替代执法,”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我们景区执法局正在探索,借鉴一些比较新的管理思路,以非执法的手段来平衡化解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矛盾。”

  比如,景区里的大遮阳伞不能印制广告,还只能使用蓝色或绿色。为了节省村民们的换伞费用,执法局专门联系了厂家,用批发价更换伞面,原先每换一把伞需要六七十元,一下子减到了二十元,村民们都自觉地换上了新伞面。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