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里闲置的物品流动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3:48 浙江日报

  本报杭州8月20日讯(记者 戴睿云 通讯员 王楠 宓晓雄) 小时候买了但没用的铅笔盒、只用过一次的玩具水枪……今天,杭州环西社区的每月一次的“漂流瓶”闲置物品交换活动又开始了。时值暑假,活动就安排成了青少年专场,20多个住在环西社区的小朋友都拿出自己闲置的“家当”,拿来交换。从5月份的第一场交换活动开始,“漂流瓶”概念就深得居民的欢迎,虽然交换的都是小东西,但是大家都觉得“环保”、“节约”的观念值得提倡。

  环西社区副主任朱莉莎告诉我们,现在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家里经常会更新东西,大家买东西也比较随意,这样一来,很多质量很好的东西,都在家里闲置起来。“一家闲置的东西,也许另一家有用,资源得到共享,这是环保的体现。”朱莉莎说,这些闲置的东西就像“漂流瓶”一样,从一个人手上传到另一个人手上,不断传递,物尽其用。

  念初三的陈哲奇同学拿来了去年暑假花了100多元买的玩具水枪,他说,他准备以5元的价格卖出去,然后换点书回家。“我觉得丢了很可惜,还给环境增加塑料污染,还不如超低价卖给别的小朋友,这样也省了他们买玩具的钱。” 陈哲奇说。

  我们询问了一下,带东西来的孩子、大人基本上把自己的旧物约定俗成地定价为1元到10元之间,以便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去年刚从大学毕业的社区工作者江苗影饶有兴致地拿出自己的几十种旧物来交换:高中时用过的英语复读机、寝室里用过的便携小台灯以及各式各样的小饰品。一位大爷迅速相中了复读机,他说,生活条件好了,也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很多居民白天没有时间来参加活动,就早早地在前一天把自家的旧书送到社区,免费送给孩子们。几十本适合孩子们读的书就摆在地上,任孩子们随意挑选。上5年级的汪弘楠选中了一套《猎奇博物馆》的系列科幻丛书,兴高采烈地捧在自己怀里。孩子们说,“漂流瓶”活动还让他们找到了同伴,和同龄人有了更多交流。

  社区负责人告诉我们,“漂流瓶”活动已办了4次,最热闹的时候,有上百名居民参加,还吸引了附近社区的大人、孩子加入;这里不仅有大家想要的东西,还成了熟悉邻里、沟通感情的地方,越来越受大家欢迎。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