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站一室 青羊公共服务走进涉农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4:3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政府公共服务咋进社区?青羊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探索“六站一室”建设,把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工作和服务功能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坚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到哪里,公共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高标准、高质量加快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建设步伐。

  昨日,我市功能设施最齐全、面积最大、文化主题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青羊区康庄社区正式启动,它是该区按“六站一室”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以构建和谐新社区、倡导就业新观念、丰富文明新生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打造社区新文化为指导思想,突出“文翁文化”为特色,着力建设的新型农村主题文化社区,同时也是青羊区的精品社区之一。整个2200平方米的社区中心,集社区办公、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于一体,从社区外的小广场到社区大厅里的精美雕塑,康庄小区处处都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让每一位走进社区办事的老百姓都感受到文翁文化的气息。

  “康庄社区只是青羊区探索政府公共服务延伸至农村地区的一个点。”康庄社区负责人告诉笔者。从今年起,青羊区在康庄、快活、培风、清波等“新居工程”在内的所有农村新型社区中都同步建设“六站一室”,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把政府部门职能直接延伸到社区。

  镜头

  泡起盖碗茶 社区教育工作站学知识

  失地农民搬进城市新居,身份也变成了“新市民”,但电脑、煤气咋用?如何处理邻里关系……越来越多的问号困扰着他们。去年夏天,我市第一个社区教育工作站在总人口约10万人的典型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培风社区挂牌成立,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为新市民解决时下面临的这些难题。随后,工作站着力打造的“盖碗茶”、“作业吧”、“励志营”等5大特色社区学习品牌也随之开始各司其职。青羊区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在新型社区设立教育站对于新市民素质的提高,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笔者了解到社区教育工作站特别开设了“培风作业吧”,发动社区退休教师等作为志愿者,为新市民的孩子提供托管、作业辅导等服务。此外,“培风读书会”,开展经典诵读、新书评读、主题阅读、读书交流等活动。在“培风大讲堂”中向居民提供文化艺术、家庭经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近百门课程菜单。通过“培风励志营”,在节假日组织新市民孩子开展生存训练、亲子互动等活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健全心理。

  警务下沉 社区警务室就上好户口

  对于苏坡桥街道培风农民新居的陈敏来说,今年7月新落成的社区警务室让她少跑了不少路。26岁的陈敏2个月前喜添娇女,一家人欢喜之余,却把为女儿上户的事情搁置下来。“太痛苦了!”陈敏说他对办户口有心理阴影:去年4月,陈敏为了把爱人的户口从仁寿县迁到青羊区,因多种原因前后跑了三趟办证中心。但上个月,社区警务室的落成,让陈敏从此告别了辛苦的跑路。从她家到警务室,只不过是3分钟的路程;剩下的乘车、排队,统统由民警完成,这种“代理制度”是此次社区警务改革的重要一环。培风社区警务室民警曾凡平告诉她“5个工作日内,你就可以来警务室取件!”

  笔者了解到,今年6月,青羊区委领导明确提出,由财政拨付专款对新建社区(农民新居)的六站一室实施标准化建设,新建社区警务室的面积要达到150平方米,并设置调解室、办证室。7月8日,《社区警务室服务项目及限时流程》在五易其稿之后正式下发,包括治安管理、户籍管理、消防管理、禁毒、网监、出入境等6大类凡40项工作,将全部从分局和派出所下移到社区警务室。这场前所未有的社区警务改革以“管理变服务”为主要目标,把办公的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拓宽了民警的工作时间段和服务项目,方便了群众就近办理各种事项。

  家门口看病 优质医疗服务农村百姓

  近几年,青羊区大刀阔斧地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目的只有一个——让医院离百姓更近。今年,投入4800万元、4700万元的高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涉农的苏坡、文家街道相继落成。做到了农民(新市民)新居建到哪里,高标准、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跟进建成到哪里,完善了涉农社区的15分钟健康圈。全区先后投入3亿元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全区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覆盖。不仅带来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看得到病的方便,还带来了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实惠。

  家住培风小区的何大爷感触良深——诊疗室、注射室、观察室、活动室一应俱全的苏坡培风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仅让何大爷出门就能享受二级医院标准的诊疗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注射费、挂号费、基本体检等费用都能全免单,这尤其让何大爷倍感舒心。“平时身体检查、健康理疗,都不用花一分钱,遇到小病,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治;逢上大病,畅通的双向转诊也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入户登记 就业保障一步到位

  笔者在康庄社区采访时了解到,该社区即将开展全面的入户调查,对每家每户的生活、就业情况有个全面了解,并录入电脑,针对不同类型划分开展相应的帮扶,比如就业服务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宽敞的康庄社区服务中心大厅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办理失业登记证的小区住户讲解再就业优惠政策。

  笔者了解到,社区劳动保障站建立以后,社区老百姓的就业和培训都依托其展开。笔者在苏坡新市民就业培训基地见到李万萍时她已经成为怡美皮鞋厂的一名品检员。当初社区劳动保障站建立以后不久,就有工作人员上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就告诉她可以参加专门为失业人员进行的免费制鞋专业培训。培训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到皮鞋厂上班。曾经犹豫的李大姐抱着试试的想法来了,没想到还真正为自己谋了个好工作。

   延伸

  携手蒲江 异地打造样板社区

  笔者在采访时获悉,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加强青羊区和蒲江县互动成果,青羊区还率领相关部门前往蒲江县到鹤山镇朝阳社区实地考察了社区“六站一室”和“一站式”窗口服务的标准情况。就如何打造朝阳精品社区进行了座谈,达成共识。双方将按照“硬件先行,软件配套”,以“六站一室”配套建设和“一站式”窗口作为打造重点,使朝阳社区达到“管理有阵地、服务有载体、活动有依托、功能较完备、特色更鲜明”的精品社区。

  出台文件 保证实施

  今年5月,青羊区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四个涉农街道及区级相关部门都收到了同样一份的文件,这是该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签发的《关于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实施公共服务满覆盖的意见》,文件要求该区所建农村新型社区必须按照精品社区和文化主题社区的要求,完善以“六站一室”为主要载体的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新型社区延伸,实现公共服务的满覆盖。要求每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站、劳动保障平台、社会救助站、卫生计生站、文化教育、体育活动站、社区警务室,健全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农村新型和谐社区建设,建成安居、乐业、和谐的样板社区。

  解读

  六站一室

  社区劳动保障站:负责劳动力培训、就业安置、退休和失业人员档案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失业金发放、企业招用工备案、劳动手册年检、劳动争议纠纷受理、办理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四川省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登记证、社区就业服务证书、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少儿互助金、合作医疗、农保、农民工综合社保、城镇居民社保。

  社区教育工作站:负责网上书城、新市民讲习所、少儿作业吧等社区新市民教育活动。

  社区文化体育站:负责组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设有练功房、健身房。

  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负责人口统计,流动人口管理及办证,生育、再生育审批,药具发放,免费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婚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社区救助工作站:低保审批、复核,低保金、优抚金发放,临时救助,助医助学等社会救助,残疾人培训、就业,办残疾证,收养手续,残疾人用品用具申请及个性化服务,残疾人培训、就业。

  社区法律咨询援助站: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及法律援助服务。

  社区警务室:治安、消防、户籍、出入境、网络管理等6大类40项工作事务办理。

   后记

  康庄社区的绿色网吧里,31台崭新的电脑依次排开,10万册网络精品图书为这里的老百姓打开启了知识的大门,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长廊也仿佛诉说着一个社区的新生。劳动保障、民政救助、计划生育、社区警务室、法律服务工作站、工青妇维权工作站等多个服务内容,实行“一站式服务”也为社区老百姓的就业、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全面、优质的服务。“在这里住和在城里住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位普通百姓的话。

  青羊区建设配套高标准的社区管理服务和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公共服务,实施规范化的社区公共管理,在“六站一室”等载体的支撑下,使农村新型社区真正成为了“搬得进去、住得下去、功能完善、居民满意”的安居乐业和谐样板社区,真正实现了社区和谐。

  采写 王晶 摄影 何海洋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