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信息服务业之都 产业软环境的硬实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4:3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为什么把IGT全国总决赛的舞台放在成都?”

  “我们选择在适当的时候,与适当的对象合作,此次与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周牵手,正是看中了成都数字娱乐产业的影响力,以及活动本身的辐射力。”

  与可口可乐数字娱乐项目总监Kyung Konko的对话,几乎是一气呵成。他坦言,IGT是公司赞助的最大规模电子体育比赛,而这个“第一次”,他们选择牵手成都,牵手即将在9月揭幕的第二届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周。

  可口可乐的选择,并非无的放矢。最终促成他们将“第一次”放在成都,征服他们的,是科技一条街涌动的商机。方兴未艾的IT产业,在这里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诠释。

  若将科技一条街喻为一块磁石,武侯区委、区政府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高度重视,则是“磁石效应”的磁场牵引力。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寻找“成都高科技名片”行系列报道,关注武侯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解读其背后的精彩。

   关键词·比较优势

  引入“外力”数娱产业的“国际牌”

  如果把成都软件产业比作一张弓,那么,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都江堰市,则是这张“弓”上至关重要的发力点。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武侯区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6大专业卖场,3000多家科技商贸型、研发型企业、数十家数娱研发企业……全长仅约3公里的科技一条街上,一年200、300亿元交易额的故事,年年都在“上演”。不得不说,对于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武侯区而言,西部规模最大IT产业研发基地和产品集散地的成都科技一条街,已成为最“压轴”的“家底”之一。

  如今,科技一条街,已是“大腕云集”。全美最大、全球前三的电子竞技游戏平台——GGL中国区总部、Intel、IBM等营销总部……行业巨头纷纷落子于此。而借助这些不容忽视的“外力”,武侯区乃至全市的数字娱乐产业,正在走出自己,平添“国际风味”……

  去年,刚刚在武侯区“安家”的GGL,就迫不及待地将世界电子竞技巡回赛WSVG引入成都,数字娱乐“第三城”的成都,首次刮起了电子竞技的“国际风”。如果说引入WSVG,还带些许“试探”的味道,那么,GGL将在第二届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周上“开席”的国际电子竞技大赛IGT,则是一种肯定之上的默契携手。而随之形成的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国际路线”,显得更为明晰。

  产业进行时

  今年上半年,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领域,灵智伟业、华日东升等项目相继落户武侯区,正在努力促成AMD、维塔士电脑软件公司等落户。

  关键词·自主创新

  创新“内力”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发展,仅赖于将项目引进来,是远远不够的。

  在我国以制造为主导的“世界工厂”,转变为服务大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之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领域有制造无创造的路径,只会越走越窄。在武侯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深谙此理的武侯科技局,在项目“引进来”的同时,更为注重“内力”的提升,力挺本地软件企业的发展。

  去年5月,武侯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武侯区软件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用以推动软件产业成为全区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的主导产业。根据《意见》,武侯区每年将设立不低于500万元的软件产业发展资金,“资”润软件产业做大做强。

  “可以说,在武侯区发展,企业只需要带着来,其它的,无论是企业服务,还是资金支持,政府已经提前为你想到,帮你办到。”从最初7、8人在武侯区打拼创业,到如今成长为过百人规模、无线电监测和通信设备研制生产行业翘楚,成都华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莫景猷,把最多的感激留给了武侯区对创新企业的支持。

  在武侯区,对于“含金量”高的软件企业,既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能解决企业创业之路上的燃眉之急;锦上添花,能让企业的创新之路走得更有“底气”。

  产业进行时

  今年上半年,武侯区充分运用软件产业各项优惠政策,利用软件专项资金,给予入驻企业房租补贴和项目扶持,分别组织区内企业申报区级、市级项目11项、12项,国家级项目1项。目前,全区6家企业得到市级相关部门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已达210万元。

   关键词·产业提升

  二次飞跃打造西部现代信息服务业之都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相较政策引导,“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优惠政策,并非是龙头企业“下单”的最终决定因素;相较科技投入,单纯的资金支持,并不必然形成持之以恒的区域创新能力。

  “要形成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聚集态势,凭借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必须培育有赖于产业成长的‘土壤’,也就是对整个产业环境的整体提升。”早已心中有“谱”的武侯区科技局负责人透露,作为武侯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核心承载地的科技一条街,正在酝酿“二次飞跃”。

  “以往,曾是烂尾楼到西部规模最大IT产业研发基地和产品集散地的飞跃,如今,随着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成的,不仅是科技一条街‘三公里’的飞跃,更能带动全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升级。”据悉,眼下,武侯区科技局正在着手制定一套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布局的整体规划,其中,科技一条街的“变脸”,则是重中之重。

  作为成都软件产业带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武侯区对产业发展,信心十足。

  据悉,到2010年,科技一条街内IT产品市场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到500亿元。毋庸置疑,那时候,科技一条街无疑将成为全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创新体系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之一,成为成都乃至西部现代信息服务业之都。

  产业进行时

  截止今年6月,武侯区涉及软件项目的企业数已达1089家,实现销售收入约3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50%,软件从业人员达1.6万余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0%。

  采写 缪琴 摄影 谢明刚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