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34个看病点 医药费相因近一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4:3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一出家门,15分钟就能看到病,24小时就诊,小病不出社区,收费仅是“大医院”的50%……昨日,成华区卫生局结合成华区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启动了未来3年成华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点的优化布局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系统工程。

  记者还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将配备技术高明的医生、护理人员、药剂师等8人左右,政府计划每年通过多种渠道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农村人口的医疗和健康问题,让区内农民、外来务工人员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乡村一级卫生站一般只有“乡村医生”1至2人。

  消灭盲点 3年内新增34个社区医疗机构

  记者在成华区卫生局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规划中看到,为解决目前区内医疗资源紧张、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成华区卫生局计划在一些医疗盲点、东郊新建小区等区域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上目前已建成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总计将建成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就是说,到2010年,成华区将为居民新增34个看病点。

  “社区卫生中心,陆续公招医护人员1000人!”据介绍,为了这一规划的顺利实施,成华区政府计划每年投资500多万元,用于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同时,为这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配备基层医生1000人,其中全科医生约300人。届时,将根据需要逐步面向社区公开招聘这1000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保障每一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以及医疗技术水平,让老百姓放放心心看病、实实在在消费,为市民的健康提供多种保障。

  届时,成华区内将拥有各级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上百家,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到达就近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就医,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优化整合 11家卫生服务中心都归政府办

  按照“覆盖全区、公益性质”和“每个街道办事处或5—8万居民由政府举办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原则,成华区结合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等实际情况,对成华区的卫生服务资源进行“重组”,布局优化。首先对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优化整合,将现有的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6个社会力量举办)调整、改造为11个全部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悉,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一般都在1000平方米左右,投资200余万元左右。其中新整合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万年场、猛追湾、双桥子、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都要由政府举办!”按照规划,在6个由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由社会力量举办的二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工作将由临近的圣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中心服务人口为7.07万人;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双水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调整为由临近的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中心服务人口为7.49万人;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新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调整为由临近的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中心服务人口为7.26万人。以上3个中心预计2007年底前完成。

  明年,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将调整为由区第四人民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将调整为由区妇幼保健院新建的猛追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双桥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调整为由新引进的国有企业医院来承担。另外还计划年内由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医院联合新建万年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延伸服务 30家卫生服务站跟着新居建

  “我们的卫生服务站主要建在农村新居,新居建在哪里,我们的卫生服务站就依托这些站点进行延伸服务!”成华区卫生局局长王文说,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时,到2010年,成华区还将建成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已建成4个,今年内完成10个,2008年完成10个,计划2010年内全面完成。新增卫生服务站主要集中在同乐、鹤林等正在规划和建设的农村新居等农村地区。新建的30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一般规模都在200平方米左右,投资80余万元。

  据介绍,在今年完成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有4个是将原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有4个是因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而将原村卫生站进行改建,1个为国有医院转型建站,1个为引进社会力量举办。

  “小病在社区就可以解决!”据王文介绍,今后像感冒、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居民可以不出社区,直接到所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片医”还将24小时上门服务,相当于居民有了“家庭保健医生”。

  集体转型 16家职工医院进入社会化服务

  成华区内的16家职工医院也将转型,全面进入社会化服务的规划体系中,并通过承担实施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理疗服务项目来为居民服务。

  “我们将以转型为主,在原则上保留原医院功能及院址不变的前提下,强化它们对所在辖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成华区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转型”规划的企业职工医院和社会医院主要包括新福医院、国光电气总公司医院、成都锦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医院、石油管理局成都医院、宏明电子实业总公司医院、攀成钢总医院、成都九星医院、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医院、前锋医院、成实医院、成都国美医院、石油东区医院、成量集团公司医院、四川地质医院、内燃机总厂职工医院等。

   最大实惠 社区医院费用不及大医院一半

  “我们还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让每位市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王文告诉记者,在这些新建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看病就医,市民将享受到最大的实惠。据他透露,根据目前的计划,通过实施各种政策扶持和优惠,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费与大医院同等情况下的开支相比,能节省近一半。

  高峰 赵基宏 本报记者 林枫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