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是对民生的一次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4:58 大河网-河南日报

  近一段时间,老百姓议论最多的,无过于“物价上涨”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3.2%,连续三个月突破央行规定的3%的通胀警戒线。

  与以往物价上涨不同的是,本轮上涨以食品价格为主,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7.6%。权威部门预测,虽然食品价格再度大幅上扬的可能性不大,但期盼其回落到几年前的低价格也是幻想,可能会在现有水平上长期保持高位运行(8月1日《国际金融报》)。

  食品价格变动有其客观规律,其影响有正有负。最可预见的影响,是通过这种市场化波动来逐步消弭城乡粮食价格“剪刀差”,使粮食价格逐步趋于合理。但不得不看到,价格市场化的过程是有阵痛的,普通百姓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我国职工工资年均涨幅为12%,但是,行业、地区之间工资涨幅很不平衡,像某些大型垄断企业,职工工资涨幅达到200%,而不少行业、地区职工工资则上涨甚少。食品价格高位运行,“吃亏最大”的就是那些低收入的贫困群众,对于食品在消费结构中占很大比例的他们而言,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远远高于强势群体。

  政府作为社会公平的调节者,绝不能让弱势群体因物价上涨而更加贫困。涨价对“以民为本”施政理念是个很大的考验。笔者认为,面对食品涨价,除了动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遏制某些不正常的价格异动,当务之急,首先是疏通农民进入市场的路径,减少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让农民在价格变动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比单纯的政府补贴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次是进一步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其实,广大普通市民陡然感觉“菜篮子”变得不能承受之重,已经暴露出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不完善,物价上涨正好是国家调整社保、福利制度的一个契机。具体来说,可以根据物价上涨指数变动的情况,灵活修正最低工资、低保、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等各项指标,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物价上涨补贴制度。以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积累,笔者相信,应对价格市场化波动,我们有雄厚实力也完全能够胜任。①7

  □庾波明

  来源: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