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园之力(下)——魅力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4:58 大河网-河南日报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王朝是一个空前繁盛的封建王朝,首都东京汴梁城,被誉为世界的“梦之都”。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画之神品——《清明上河图》。

  开封艺术博物馆原馆长、《清明上河图》研究学者韩顺发说:“《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全景式的社会生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的伟大创作之一,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其地位和魅力超过了历代名画。”

  北宋东京汴梁城的繁华盛景,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繁、铁二塔南北相望,讲述着北宋东京城168年的辉煌。

  千年一曲东京梦,今朝不知何处寻。

  1000年前北宋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还能不能找到当年北宋人生活的影子?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导演张梦君,为拍摄大型文化纪录片《清明上河图》,于2003年的清明时节,走进了古城开封,走进了清明上河园。他在导演札记里写道:“我们从清明上河园东京码头登船,一篙撑开碧水,两岸杨柳拂舟,畅游在现实的清明上河的画卷中,情迷于北宋故地的千秋大梦里。”

  远望桥色美,近闻水流香。

  张梦君笔下的清明上河园,正以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文明、和谐、生机勃勃的优雅身姿,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勤策认为:“清明上河园魅力之一,在于名称本身的活力和张力。清明时节,万象更新,人们到户外踏青,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清明上河图》中,所有的船夫、所有的舵手,在河中逆流而行,拼搏向上,显示出生命的张力。”

  魅力之二,高雅文化通俗化,通俗文化经典化。

  开封人一提到清明上河园,都感到十分自豪,觉得在这个园子里边,有一种怡然自得的从容和幸福。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清明上河园一期工程,是民俗文化,市井文化;二期工程,是皇家文化,庙堂文化。民俗与庙堂,市井与皇家,高雅与通俗,在这里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并以活动和演艺为载体,向经典化升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清明上河园把过去的观光型旅游,变为现在的休闲、度假型旅游;把过去的线状旅游,变为现在的点状旅游,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旅游、休闲、度假理念。

  “人是地上仙。清明上河园正是因为园子里有源源不断的人流在活动,才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李勤策说。

  园区里随处可见的“缉拿囚犯”、“剃头匠”、“行脚僧”、“书生赶考”等即兴情景剧,让游客进入了剧情,给园区增加了无限的魅力。

  魅力之三,在于动静结合、不断创新的表演剧目。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程遂营说:“清明上河园从一开始,就推出了游客参与性很强的表演活动,这种表演,雅俗共赏,使景点变得活,变得动。”

  “清明上河园要恢复宋代的民俗,要恢复宋代的一些文化经典,那就要从节目上进行创新,节目不断地创新,使园区充满了魅力。”开封艺术博物馆原馆长韩顺发认为。

  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栏目总导演吴立新说:“清明上河园的魅力在于亲身体验和用心去品味。”比如,在园区看“脑弹子”、“飞斧”,品民间绝活的魅力;看“王员外招婿”,品宋式婚礼的魅力;看“大宋科举”,品宋代科举文化的魅力。

  “今年正月十五,我到清明上河园看焰火晚会,感受特别深。满眼望去,都是古典的水榭亭台、宋代服饰、传统音乐和穿插的人群,体味到了1000年前的北宋东京梦华的繁荣景象。在这一时刻,焰火映衬下的清明上河园,太美了。”吴立新说。

  正如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词中所描绘的那样: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香闻十里春无价,醉买三杯梦亦香。

  清明上河园的夜晚,别有一番宋风宋韵。在古色古香的食街上,听伙计的叫卖声,吃一碗“炒凉粉”,品园区夜晚之独特魅力,实为人生一快。(A)

  下期请看:清明上河园之策(上)——理念篇

  吕桓宇

  来源: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