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专家忠告:不要一病就打吊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6:06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图文:专家忠告:不要一病就打吊针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儿童医院香港路门诊部输液处打针的护士忙个不停 记者朱熙勇摄

  本报记者 卢水平

  现象

  门诊打吊针成风

  昨日上午10点,武汉市儿童医院香港路门诊部,6间输液观察室被打吊针的患儿及其家长挤得满满当当。

  输液处7名负责打针的护士忙得不亦乐乎,此时叫号处电子屏显示的数字是“348”,这是当天已经打针患儿的数字。

  记者从院方了解到,该院香港路门诊部日门诊量在3500人次左右,而每天打吊针的患儿平均在1000名左右。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门诊输液室、同济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打吊针的患者同样不少。

  不少患者认为“打针比吃药来得快”。一名在中心医院打针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附近上班,最近感冒较厉害,特地请医生开好针抽时间过来打。记者采访中也经常听到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对话:“你的病怎么还没好?去打一针吧,打针好的快。”

  后果

  打吊针易引发不良反应

  “现在,一病就打吊针已成风!”同济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方建国教授感慨道,其实,这是个严重的用药误区。

  方建国说,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同样的药物,打吊针的确比口服见效快。但与此同时,由于打吊针没有经过人体胃肠的吸收和肝肾的代谢过滤,药物突破了人体的生理屏障直接进入血液系统,因此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据方建国分析,“一病就打吊针”这一普遍现象的发生,有三方面原因:医生对患者感染的具体是哪一种微生物拿不准,而实验室培养又需要花上一段时间,往往先把抗生素等针剂用上,边治疗边看;其二,部分患者看病时追求速效,常常主动要求打针,如果医生不开吊针,相反觉得医生没有认真看病;其三,医院追求经济利益,打一瓶吊针少则几十元,多则百余元,其中利润可观。

  他指出,打吊针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如果所配用的药物越多,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大;另外,输液速度过快可使进入身体内血液循环中的液体量突然大量增加,致使心肺负担过大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等危重症。

  忠告

  能不打吊针最好就不打

  方建国教授说,西方发达国家对打吊针非常谨慎,一般情况下,能局部用药就不全身用,能口服就不打针。“给药方式安全系数递减的顺序是:外用、口服、直肠、肌肉注射、喷雾、静脉注射,越到后面安全系数越小。医生在选择给药方式时,应以安全系数最大为首选。”方建国同时忠告患者:不是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打吊针!

  链接

  不良反应与质量问题是两码事

  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于星教授说,很多患者误认为,吃药打针出现不良反应,是因为药品质量有问题。事实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问题是两码事,“药品质量合格不等于该药品就是安全的;同样,药品有效也不等于该药品一定安全。”

  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人也称,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并非是用了假、劣药。

  这位负责人说,所谓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任何药品不论质量控制多么严格,一旦作用于人体,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甚至损害。不良反应有多种,它包括:(1)副作用(2)过敏反应(3)继发反应(4)毒性反应(5)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