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建庙是红色旅游的延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6:17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对有点岁数的人,大寨二字如雷灌耳。虽然时过境迁,但我还是觉得,应该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大寨人战天斗地,改造“虎头山”“狼窝掌”“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艰苦奋斗精神,依然是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令人心生敬意。

  正因如此,我为《齐鲁晚报》的这条消息感到吃惊:虎头山上曾经有一座小庙,40多年前毁于洪水,几乎已被遗忘。如今成为亿元村的大寨,由现在任大寨党组主要负责人之子,某集团公司总经理投资3000万元,重修庙宇,并增其旧制(工程全部告竣要耗资一亿元)。此庙规模宏大,方圆百里无以比肩,陈永贵换成了观世音。四月初八开光之日,不少当地官员和外地僧侣前来捧场。大寨的领导更是兴高采烈,介绍此庙当年求风祈雨,十分灵验,建庙“是一件非常大的好事”“是大寨红色旅游的延伸”,功在当代,利及千秋。

  这真是咄咄怪事。如果当年这座寺庙能呼风唤雨,确保一方平安,大寨人何必虎口流血修梯田,披星戴月拼命干?连唯物主义的立场都丧失了,还侈谈什么“红色旅游”!

  “文革”结束后,大寨失去了神话的光彩,一度沉寂。但毕竟当年的政治造势给它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加上依旧延续着的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势下东山再起。大寨又一次有名了。当然,这和当年因为政治需要他们可以吃到“偏食”不同,人们更信服大寨人今天的成功。大寨人富起来,靠的是改革开放,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靠的是大寨人的奋斗精神,而不是求神问卜。因富起来而丢弃当年的可贵精神,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作者:王湘江)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