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昨日迎来第一万名海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6:59 深圳特区报

  我市昨日迎来第一万名海归

  市领导向编号“10000”留学人员发放《资格证明》

  【本报讯】(记者滑翔)昨天上午,刚刚从美国回国的44岁生物学博士凌杏元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应力手中接过了编号为“10000”的《深圳市留学人员资格证明》,标志着深圳引进海外留学人员突破万人大关。据统计,深圳“海归”群体目前呈现出学历高、创业比例高的特点,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海归”总数的80%以上,其中30%“海归”选择自主创业。

  深圳“海归”企业投资额逾30亿

  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圳历来高度重视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不断加大对留学人员来深工作创业的吸引和扶持力度。从2001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的资金资助留学人员来深创业,其中来深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资助最高可达30万元,并在全市建立了8个各具特色的留学生创业园,总孵化面积达到近30万平方米。连续6年来,我市每年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均在1000人以上。

  随着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大,深圳市海外留学人员总数由少到多,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据有关部门的统计,选择来深圳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以高学历为主,80%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博士学历的约占10%;其中大多数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留学回国,不少留学人员既有在国外著名学府学习的经历,又有在国外大机构工作的经验。同时,深圳“海归”也充分体现了“移民城市”的特色,90%以上的“海归”出国前都是“非深圳籍”,而回国后却选择做一个“深圳人”。

  作为一座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城市,深圳也成为了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最佳选择之一。统计显示,约有30%的“海归”来深自主创业,带动了“海归经济”的迅速成长。目前,全市留学生企业总数达73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5家,超千万元的企业近30家,涌现出了朗科、益心达、赛百诺、迅雷等一大批优秀留学生企业。

  5名“海归”同批落户深圳

  有幸成为深圳第10000名“海归”的凌杏元博士,从2000年起先后在德国、加拿大、美国学习工作7年,主攻植物分子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他告诉记者,今年8月初,刚刚回国的他一到深圳,就感受到了深圳市对海外留学人员的重视,同时也被这里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创业氛围所深深吸引,几乎毫不犹豫就决定留在深圳工作。凌杏元同时坦言,“专业发展”仍然是“海归”选择就业地点的首要考虑因素,有意向到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工作的他认为,深圳是全国最重要的口岸之一,进出口业务量大,对技术水平要求高,在这里工作应该能够发挥出专业特长。

  昨天,和凌杏元一起接受市领导颁发《深圳市留学人员资格证明》的,还有另外4名“海归”。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26岁,其中3名硕士、2名博士,专业包括机械工程、钢琴演奏、营销管理等,最长的曾在美国工作学习达17年。

  完善政策优化“海归”创业环境

  刘应力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选择来深工作创业的“海归”们表示欢迎和祝贺。他透露,市政府近期已决定启动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政策研究,计划系统制定推出一批高端人才引进的综合配套政策,为海外留学人员在深圳的各个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提供良好完善的政策支持。

  记者从市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了解到,随着引智工作的深入展开,我市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今年底,市政府将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举办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这将是我市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招才引智活动。明年,市政府还将组团,第六次赴欧美、澳洲海外揽才。此外,我市还将加快留学生产业基地建设,筛选一批毕业企业进驻产业基地,为毕业的留学生企业提供二次孵化的机会。同时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八大留学生创业园的服务平台,为留学生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