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出新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7:20 大众网-大众日报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百强县(市)……邹城市拥有众多耀眼的光环。而在邹城采访,记者的切身感受却是,比起已经取得的成就,这里的干部群众思考更多的是新时期下的新发展思路,全力谋略的是在新起点上实施“二次创业”,打造鲁南经济高地。

  邹城市委书记刘仲本说:“省九次党代会提出‘抓紧启动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抓住历史性机遇,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在转型中创造出新的发展优势,邹城大有可为。”

  “老资源”带出新产业

  邹城有煤,特大型企业兖矿集团坐落于此;煤窝里发电,于是有了特大型坑口火力发电厂邹县电厂。长期以来,邹城经济发展得益于煤电的强力支撑。但煤电产业占比过大,使经济“命悬一剑”。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摆脱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成为邹城的急迫选择。

  7月19日,邹城市与兖矿集团举行地企联谊座谈会,共商加强地企联合、加快经济转型的大计:邹城将为兖矿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兖矿将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基地,推进铝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非煤产业。

  而在此之前,邹城与兖矿的合作已渐入“佳境”:双方联合投资22.17亿元建设的国宏化工公司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现正在安装调试设备,今年10月有望投产运行;年内双方还将启动国宏化工二期100万吨甲醇项目和16万吨铝制品深加工项目,等等。

  地企联手促转型,呈现出生产上联动、资金上联股、人才技术上联用的好局面。2006年,邹城与驻地大企业联合新上项目15个,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利税7.8亿元,原先煤电一头沉的劣势已转化为产业链条拉长、产业聚集能力增强的新优势。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完成185.96亿元,同比增长17.6%;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4亿元,同比增长21%。而对于企业来讲,收获同样颇丰,以兖矿集团为例,2006年非煤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煤炭占比大幅缩减。

  “推进经济转型,引进外来资金、项目重要,靠驻地大企业集团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相关接续产业,尤为重要。”市长侯晓滨深有感触地说。

  循环经济催生“二次资源”

  7月10日,日处理8万吨污水的邹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试通水,中水经过8.2公里的管道输送到邹县电厂,成为电厂的冷却用水。污水-中水-冷却水的转换,让邹城每年可节约水资源近3000万吨,污水处理厂每年可创收900多万元,邹县电厂也因此节省一笔可观的资金。

  邹城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邹城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将循环型经济强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一道列为奋斗目标,精心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的三个典型链条,使过去城市污染较重的劣势成为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新优势。

  ——资源在企业内部循环。峄化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氨氮回收、吹风气回收等项目,实现了全厂闭路水循环,副产品、“三废”实现了综合利用。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被省、济宁市确认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从中享受政策性免税2700多万元。

  ——资源在企业之间循环。为消化煤炭开采产生的340万吨煤矸石,全市建成9座低热值电厂,总装机容量达52.7万千瓦,年发电17.42亿千瓦时,低热值发电成为重要能源。

  ——资源在产业间循环。成立华源食品有限公司和文悦菌业有限公司等食用菌加工企业,日产鲜菇30吨,带动周边发展100万平方米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利用了大量的农作物秸杆,解决了秸秆浪费污染问题。

  文化魅力变为“软实力”

  一组数据显示邹城能耗呈下降走势:2006年,邹城万元GDP能耗下降4.5%,电耗下降5.8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05%,取水量下降8.16%。

  邹城是孟子故里,孟庙、孟府、孟林及峄山、鲁荒王陵等文化旅游资源一流,但文化旅游产业却不够景气。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邹城结合孔子文化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主动对接曲阜,承接“三孔”辐射,放大“孔孟文化”优势,突出母教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市和旅游名城。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努力搞好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

  近年来,邹城投入文化旅游业建设资金达2亿多元,新建、维修了十多个标志性文化建筑,形成了以“两馆”(游泳馆、博物馆)、“三孟”(孟府、孟庙、孟林)、“三场”(文化广场、人民广场、人和剧场)、“四园”(铁山公园、铁西公园、唐王湖公园、体育公园)等为主的文化标志群,实现了城市功能与文化品位的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邹城更加注重打造文化品牌。今年“五一”前,举办了首届中华母亲文化节,与中华民族促进会推出首届“孟子故里寻找当代孟母”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十大当代孟母”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母教文化”品牌,成为邹城一张新名片。

  为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休闲魅力,邹城打造“孟子故里——修学之都”旅游品牌,改造修学基地“习儒馆”,向游客传授儒家文化,已接待20多个大型外国修学旅游团队。还规划沿南沙河打通贯穿东西的“景观带”、“交通带”和“经济带”,沿河建设中华母亲苑、孟子公园等文化项目,并推进沃尔玛、银座超市和兖矿大物流项目建设,打造鲁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产业结构的优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让邹城经济结构悄生变化,从单纯的资源型大企业拉动转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循环型经济强市、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优势开始彰显,鲁南经济高地呼之欲出。今年上半年,邹城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7.8%,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9.7%,三产明显加速。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