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旺创业之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7:30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临浙江以北脊,壮沧海之宏流”,浙江全民创业的成功经验在江西掀起一波又一波创业热潮。面向未来,如何进一步学习浙江精神,推动全民创业,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

  8月1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江西日报社、省社科院、省社联、省国资委、省经贸委、省总工会共同主办的专家学者与创业者电视互动论坛在南昌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创业者代表围绕“学习浙江精神,建设创业江西”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浙江经验最值得我们学习

  汪玉奇(论坛主持人,省社联副主席、研究员):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一个省的省委两次作出决定向浙江学习,江西是唯一一个。为什么江西省委一再强调向浙江学习呢?

  黄新建:(南昌大学教授、博导):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通过引进外资、发展产业,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要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还必须从内部、从全民创业抓起。浙江经验表明,要达到富民强省的目标,除了要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还必须鼓励全民创业。江西通过考察周边省市发展的经验,感到浙江的经验最值得我们学习,所以省委两次作出决定向浙江学习,就是希望使江西的老百姓尽快富起来,使江西尽快在中部地区崛起。

  汪玉奇:如果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富裕起来,如果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能不断提升幸福感,那么这种发展是不能持续的。浙江的经验是一条富民的经验,通过动员广大群众创业,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富裕。浙江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都在全国位居第一,而浙江的GDP总量只位居全国第四,这种藏富于民的利益结构和增长方式引起了江西省委、省政府深深的思考,也极大地吸引了江西广大的干部群众。向浙江学习,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局面,就一定能实现“富民兴赣”的目标。

  两位创业者成功的启示

  全民创业,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做主角、唱大戏。论坛请来了创业经历曲折、创业业绩具有启发性的企业家周鸣芳和蔡尔萍,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周鸣芳是江西恒兴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初中时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从打小工开始,他先后贩卖过木材和煤炭、跑过运输、卖过家具。2002年他开始涉足化工行业,2006年投资1.2亿元在家乡丰城市建设全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线。

  蔡尔萍是江西老蔡糖果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是南昌糖果厂的一名普通工人,1989年下岗。1991年,他在子固路租了一个摊位开始卖糖果,有了宝贵的原始资本。1995年,他买下洪城大市场店面,取名“老蔡糖果”,2003年研制出果仁酥“大红包”,成为南昌市第一个糖果品牌。

  汪玉奇:请问蔡尔萍先生,作为一个下岗职工,您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市场中挖到“第一桶金”?另外,从卖别人的品牌到生产自己的品牌“大红包”,这一跨越是如何实现的?

  蔡尔萍:经商重在“信誉”二字,我的公司取名“老蔡糖果”,就是为了给人一种宽厚朴实的印象,让人知道我是讲诚信的。起初,我销售的是上海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但是,我家是做糖果出身的,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希望能有自己的糖果品牌。我凭着自己从事糖果制作的经验,开发出自主品牌“大红包”,在创家业到创企业的过程中,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马雪松(省社科院研究员):老蔡靠诚信,在创业中有了“第一桶金”,并且摈弃小富即安的思想,继续自创品牌,做大企业。只有在发展中诚信立业、并且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汪玉奇:周鸣芳在创业中有这样一段经历,一年跑30多次上海,但每次都舍不得住旅馆,常常睡在货车驾驶室里。我们想听听周先生当年创业的艰辛和人生感悟。

  周鸣芳:我也没想过那个时候会如此艰辛。我是通过搞煤炭挖到“第一桶金”的,但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搞企业。我认准了不溶性硫磺这个产品,认为它很有科技含量,因此把整个家产都押上了。不溶性硫磺的发源地在上海,去那里是为了推销产品、打开市场。虽然当时我已有了三四百万元的资产,但仍舍不得住旅馆,因为钱全部投入到原料、设备中了,不省着用的话,根本没钱打开市场,所以一分钱要当一块钱用。

  高平(省社科院研究员):特别能吃苦,是创业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都会遇到失败,有的人知难而退,只有用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困难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汪玉奇:周鸣芳在创业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飞跃。一个农民,没有技术专利,但建成的企业却是中国最大的不溶性硫磺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很高。他的飞跃,来自于与不溶性硫磺技术中国专利人陆妙金先生的合作,请问您是怎么与他开始合作的?

  周鸣芳:当时,我在《中国化工报》发布了一个信息,寻求合作伙伴,陆妙金看到后就与我合作了,合作方式是他不出一分钱,以技术作为40%的股份入股,要知道技术入股的比例一般是30%以下。

  麻智辉(省社科院研究员):市场经济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合作的效果将是“1+1>2”。以资本换技术,以股份引人才,正是运用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周鸣芳坚持“1+1>2”这一理念,最大程度地借助外力发展了自己。

  汪玉奇:请4位专家用一句话点评两人创业成功的闪光点。

  马雪松:想,壮志凌云;干,脚踏实地。

  高平:创业就是要认真坚持做下去。

  麻智辉:诚信,企业成功的基石。黄新建:诚信、苦干、敢闯。

  “假如我有5万元创业资金”

  论坛现场还开了一个具有实战意义的“诸葛亮会”:如果你有5万元,准备怎样创业?现场请来了3位创业者——谢琦、彭保太、彭贞红。

  谢琦(江西巨元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创业已经八九年了,从我的自身经验来看,应该先把5万元存起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选准一个行业。创业中常常出现“项目难选、资金难筹、人才难觅”的现象,其中项目选准是首要问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学专长等来选择适合的项目。

  汪玉奇:谢琦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提出先把5万元存起来,当然不是存起来拿利息的意思,他认为选准项目是成功的前提。

  彭保太(鹰潭市兴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过去我是用6000元起家“收破烂”,就是搞废旧金属回收加工。现在如果我有5万元,我会先收购废纸、废铁、废塑料,这样一年下来翻一番没问题,五六年下来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创业并不难,只要认真干,我就是这样干过来的。

  汪玉奇:彭先生当年创业时还没有5万元的资本,他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创业并不难,只要选准项目,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善于学习的智慧,就可以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成功。

  彭贞红(江西洪门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5万元我会用来办养鸡场。因为我就是从养鸡起步的。创业之初,我投资3000元饲养了180只蛋鸡,缺技术,我就自己买书学习。企业慢慢做大后又出现了销售问题——做普通产品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001年中国微生态研究协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我是全国养鸡行业唯一自费参会的,会议让我学到了不少科学养殖新技术、新理念,后来我又邀请专家到场里现场指导,使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产品大受欢迎。

  汪玉奇:这又是一个3000元起家的案例。在现实中,创业是可以从很小的资本做起的。浙江经验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商机,就能用不多的起步资金在创业的大潮中赢得成功,这就是三位创业者带给我们的启示。

  现场观众的创业计划

  论坛不仅有精彩的演讲和对话,还与现场观众形成了台上台下互动的场面,观众们纷纷发表自己的创业计划,一个个“好点子”使论坛气氛达到了高潮。

  观众一:我是来自九江的大三学生,我发现南昌有许多“满意早餐”或者“鲜徕客”的早餐车,如果我有5万元,就联系家乡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钱用在再就业上,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汪玉奇:这个创意很有意义,用5万元创立“满意早餐”来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据我所知,一个早餐车成本仅1200元,5万元就可以使40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希望你成为未来的九江满意早餐公司的总经理!

  观众二:我对管理咨询方面比较有兴趣,如果有创业资金,我会办一个咨询公司。

  汪玉奇:咨询公司是个头脑产业,是个创意产业,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把自己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投入去进行创业,我想不需要5万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观众三:我在沿海很多市场看过,有种草猪很有市场潜力,如果我有这5万元资金,可以在拥有青山绿水的江西进行开发。

  汪玉奇:从当地的农业自然资源出发,并且引入新的生猪品种——草猪。以5万元为本钱,推进农业产业化企业,你将是未来的江西草猪养殖公司总经理。今天所有的发言都给我们一个强烈的感受,这就是创业机遇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勇气,有没有吃苦的精神,有没有发现商机的智慧。在论坛结束的时候,请四位专家每人说一句话,就论坛的主题表达你们的感想和经验。

  黄新建:江西人民的创业热情已经被大大地激发,江西创业的明天会更好。

  马雪松:祝全省创业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江西早日崛起。

  高平:浙江经验是实实在在的,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容易学到的,我们一定会学得很好。

  麻智辉:愿每位创业者都成为未来的成功者。

  本报记者朱雪军 宋茜 实习生张舒力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