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实力作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7:41 法制日报

  装备制造业发展巡礼

  新华社记者 黄全权 何宗渝

  2007年8月至9月,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LNG)将按预定计划,在业界的关注目光中正式出海试航。

  作为世界民用船舶建造“皇冠上的明珠”,迄今只有日、韩和少数欧洲国家能建造的高技术产品,LNG的建造与完工不仅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强大科技实力的见证,更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自主创新下的“跨越式发展”图景

  作为我国船舶工业主要力量,中船集团自1999年7月组建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艰难起步到行业“巨头”的跨越,其发展态势日益引起世界船舶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现实的数据成为最好的诠释:2006年,中船集团造船完工107艘,602万载重吨,这一产量约占当年全国造船总量的43%,排名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从1999年到2006年,基本上以年递增70万载重吨的高速度增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规模实力的迅猛增长只是一个方面。在产量激增的背后,是中船集团对船型不断的开发优化和一批品牌船型的相继“亮相”:被誉为“中国沪东型”的74500载重吨散货船由于设计的创新与优化,一举获得意大利、希腊、香港船东50艘订单;集团旗下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已累计获得100多艘17万载重吨系列绿色环保型散货船订单,国际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并拥有了该型船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船集团手持船舶订单超过4200万载重吨,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10%以上,骨干船厂生产计划已排至2011年底。

  创新赋予的“底气”与“自信”

  正是由于自主创新所赋予的实力和自信,使中船集团在8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造船工人”到“设计师”与“需求引导者”的转换。

  我国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的发展历史,正是一部自主创新的生动历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的FPSO从“无”到“有”,再到公认之“强”,仅用了20余年时间。而中船集团所属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正是我国FPSO设计开发的最主要力量。目前,该院参与设计的FPSO已经占到全球份额的1/6,该院也成为国内唯一、世界知名的FPSO设计单位。

  同属于中船集团旗下、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于2005年3月在国际招标中击败韩国三星、大宇等强劲对手,成功中标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建造30万载重吨FPSO,中船集团对该产品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充分显示了中船集团在FPSO建造方面的强大实力。

  创新带来自信,更带来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勇气。在中船集团的组织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等船厂全力对LNG的建造技术进行攻关,先后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逐步掌握了LNG建造的关键技术。我国建造的第一艘LNG从2004年8月建造合同生效,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出坞下水,今年8月至9月将出海试航,10月份将交付使用。如此的速度和效率,足以让业界注目。

  “造船强国”的海洋之梦

  不懈的海洋之梦正化作现实中坚定的步伐。来自中船集团的资料显示,目前集团自主研制的各种船舶与设施产品“已能够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用于任一海区和海洋工程”。

  根据中船集团提供的最新消息,沪东重机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承接并开始建造7K90MC-C大功率低速柴油机,这将打破进口主机垄断国内大型集装箱船主机的局面。

  从1999年中船集团组建时的95万载重吨年产量,到2006年造船完工602万载重吨,再到今年上半年手持超过10%的世界船舶市场订单份额,中船集团依靠自主创新,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发送出“中国造船业”的无穷魅力。国际海事界发出这样的评价:“中国造船界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着世界船舶工业的格局!”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