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希望 海东地区赴疆拾花工首趟专列昨晚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8:0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昨晚11点30分,在甘肃省海石湾车站,随着汽笛一声长鸣,满载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21个乡镇2249名拾花工的海东地区拾花工首趟专列,满怀希望出发了。

  海东是我省的农业大区,每年有近4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近几年来,海东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小康建设的着力点,努力提高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劳务输出质量,全力打造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目前,劳务输出已成为海东农民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致富渠道之一。

  作为我省国家重点扶贫工作县之一的民和县,去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9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1124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77%。特别是自2004年开展赴新疆拾花劳务输出工作以来,全县已累计向新疆输出拾花工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仅此一项,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207元。据民和县县长马成龙介绍,今年这个县的浅山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旱灾,农民增收形势严峻。为了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今年全县将向新疆等地输送2.3万名拾花工,实现劳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

  在火车站,记者见到了海东地区副专员金长华,他说,目前,海东地区已经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服务、经纪人带队、市场运作和群众自愿的良好局面,对新疆季节性的劳务输出发展迅速,人数已经从2003年的6000多人发展到去年的3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从2003年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8000万元。而经过近几年劳务输出和合作,对新疆的劳务输出的空间和领域也在进一步拓宽,像今天出发的这批拾花工进入目的地后,先进行西红柿、香梨、葡萄的采摘,等到9月初棉花吐絮时,开始拾棉花,使劳务时间延长到四、五个月,降低了劳务成本。近些年,新疆的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通过现代农业洗礼的拾花工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上耕作时,观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更有一些人留在当地,从打工者成为了当地的产业工人。(作者:席红梅王颖)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