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沐露更璀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8:18 红网-湖南日报

  朱章安 陈鸿飞

  6月中下旬,耒阳师范学校(湘南中专)聚集了东莞太子酒店有限公司、东莞友华电子有限公司、龙记集团有限公司等省内外20多家用人单位,2007届最后一批毕业生被一抢而空。在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作为中职学校,耒师应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6%,这在全省中职学校中是少见的。

  耒阳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为何成为职场上的“香饽饽”?面向市场办学是他们的成功秘笈。

  人才培养立足于市场需求

  “关键是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专业需要设置什么课程,我们就引进什么人才;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就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市场为何青睐耒师的学生?校长郑海涛这段话作了很好的诠释。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民办学校的迅速发展,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耒阳师范作为一所中专学校,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成为校决策者面临的最大课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只有面向市场,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学校才会有出路。

  “要使学生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就得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就得深入市场扎实调研,认真倾听用人单位的呼声。”每年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校长郑海涛、党委书记张子龙都要抽出十天半月的时间,到学校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或就业前景看好的地区,实地调研考察,了解市场最新动态。

  有着火一般激情的人,干的都是火一般的事业。2005年11月,郑海涛远涉重洋来到德国考察职业教育。在考察的15天时间里,郑校长风尘仆仆地走访了12个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回国后,他聚精会神写出考察报告,提出“加快学校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将校企合作不断引向深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能服务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的办学目标。

  抓住了市场这个“牛鼻子”,专业设置就会胸有成竹。学校领导提出了专业设置的三条基本原则,就是紧紧扣住市场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如计算机及应用由设计组装向售后服务与设计组装并重转移。通过改造后,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更贴近了,从而备受企业的欢迎,耒师与五十多家颇具规模和竞争力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这种紧密关系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校育人方法的转变。根据市场的需要,先后在三年内增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酒店管理、广告装潢与电脑美术设计等12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及应用、商务英语、幼儿教育专业通过市级重点建设专业评估。

  从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些专业的设置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毕业生基本不愁工作去向。特别是计算机及应用、商务英语、幼儿教育等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深圳华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智嘉通讯(东莞)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在给学校的来函中称,“贵校的毕业生符合我们企业的要求,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感谢你们为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

  耒阳师范毕业生走俏,不仅是专业适应市场需求,更主要的是学校重视培养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6月4日晚上,耒阳师范学校大会堂灯火通明,掌声雷动。第六届学生专业技能汇报表演正在举行,幼师专业学生段小艳领衔表演的舞蹈《金龙飞舞》、电脑文秘专业学生周陆翠展示的拼音和汉语速记、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谢云表演的英文打字、电算会计专业学生刘金兰表演的模拟点钞、英语专业学生集体表演的英语话剧《白雪公主》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好,赢得满堂喝彩。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耒阳师范学校(湘南中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他们把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为: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围绕这个目标,学校创建了“合格学历+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求每一名毕业生在毕业时,都必须拿到“两证”(即毕业证和技能资格证)。如电算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有会计证,文秘专业的有秘书资格证等。仅去年一年全校就有1000多名学生拿到了各种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各专业学生参加省市专业技能比武,分别荣获省三等奖以上21人,其中一等奖10人。学校制定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技能在手,就业路宽。6月20日,耒阳师范学校(湘南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爆出新闻:2007届幼师专业毕业生谢芳,被4家用人单位“相中”。北京薇蓝艺术公司抢先与她签订了聘用协议。

  近5年来,该校一直保持96%%以上的对口就业率,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中职技术人才,很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订购”,一些企业甚至通过预付工资的方式到耒阳师范学校招收毕业生。

   办学模式立足于自身优势

  作为一所有着50年办学经验的三湘名校,耒阳师范学校(湘南中专)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占地16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各种实验实习场地30个,仪器设备价值4000多万元,学生公寓矗立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之中。学校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无论是计算机及应用、幼儿教育、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专业,还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等新兴热门专业都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近年来,学校立足当地向外辐射,先后与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50多家企业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通过校企联姻,将企业的岗前培训前移到学校,把学校变为企业的“人才生产车间”,缩短了学生上岗后的见习磨合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同时,“订单培养”又使学校引进了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理念,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加快学生向产业工人转型奠定了基础。如今,从耒阳师范走出去的毕业生中不少人担任了企业的要职。2003届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生刘亚飞品学兼优,在校入党,同年7月推荐到深圳美能达柯尼卡公司任文员。半年后竞聘任部门主管。

  2005届英语高职大专班毕业生王琴,娴熟地掌握了英语、日语专业知识,推荐参加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竞聘,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后,成为深圳航空公司的一名正式航空乘务员(空姐),年薪近10万。

  2006届毕业生彭婷娟、李素容、刘礼英被推荐到广东智嘉电子科技通讯有限责任公司,因自身综合素质高,吃苦耐劳,深受公司青睐,分别安排到澳大利亚TE驻华办公室人事部、工程部、财务部担任助理。

  为有效地利用外地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耒阳师范学校打破地域界限,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教育资源。学校积极探索与国内知名院校联合办学的新路子。目前,该校在与中央电大、中南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去年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开设了十几个专本科专业。今年5月11日,万元集团三湘明珠大酒店有限公司与耒阳师范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办了“三湘明珠酒店管理专业班”。

   教育管理立足于以人为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始终是耒阳师范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为了让每一个走进耒师就学的孩子都能顺利毕业,耒师在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基础上,全校教职工解囊相助,建立了学校助学基金,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救济,并在学校设立勤工俭学岗位,使学生沐浴师生真情,争做有用人才。

  以人为本抓教育管理,先教学生做人,再授学生知识是耒阳师范多年来坚持的一条育人理念。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和校园文化教育便是贯彻这一基本理念的主要手段。

  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完善校园网站,建设校园电视台、校报等媒体,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工程,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建立了中层以上干部联系班级和联系优秀生、后进生制度,形成了育人合力。

  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同时,学校努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稳妥地发展学生党员。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采取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贯穿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编写了专门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就业指导校本教材。适时聘请用人单位的老总、人力资源主管和杰出校友来校做报告,引导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每次用人单位招聘时或学生上岗前,学校老师都要给学生上一次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正确定位,使其安心工作,刻苦磨练,迅速成长。

  耒阳师范学校共同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特征:社会责任、超前意识、开放眼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如今,经过多年来的沉淀和升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丰富多彩、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学校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学生业余社团,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征文比赛,通过开展评选感动耒师人物、影响学生成长的格言上墙活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系列活动等,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了育人境界。

  发展目标着眼于一流职校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只有出名师,才能成名校。高素质的教师是造就学校品牌的重要因素。耒阳师范学校全面实施“创造性人才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政策。设立了教师奖励基金,努力做到“用好现有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引进急需的人,培养未来的人”。根据教学需要,近两年引进12名专业教师,招聘4名,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今年5月17日晚,耒阳师范学校全体师生欢聚大会堂,举行第二届专业教师技能比武。刘辉老师栩栩如生的图像绘制,骆志强老师表演的PRO/E建模,陈慧老师调制的风味独特的鸡尾酒,张爽爽老师设计的新颖漂亮的晚礼服,赢得了阵阵喝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把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出色、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该校现有教师200余人,其中硕士生13人、高级讲师53人、“双师型”教师40人。为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推行“基础培训工程”、“名师培养工程”,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知名企业、生产部门专项培训或生产锻炼,每学期抽调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近几年来,学校年均投入近30万元,对在职教师进行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现有在读研究生10多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2002年以来,学校每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评选“最受欢迎的教师”活动。结果显示:耒阳师范教师专业素质突出,专业技能过硬,学生欢迎率在90%以上。

  面对中职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高校不断扩招的严峻形势,耒阳师范学校清醒地认识到,盲目扩招是招不来一流中职学校的。衡量一流中职学校的标准应是学生是否充分就业、就好业;学校是否健康、持续、良性发展。

  回眸创业的艰难历程,品味淌过的流金岁月。面对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领导一班人头脑十分冷静。“耒阳师范的今天不能代表耒阳师范的明天,今天‘满园春色’,若不卧薪尝胆,自强不息,明天就可能满目凋零。”

  夙兴夜寐、呕心沥血,校长郑海涛深感肩上担子不轻:科研兴校、特色兴校,资金筹措、生源竞争,每一项工作都得全身心投入。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渊之际;他只管攀登,在无限风光之间;他的眼前,正叠化出耒阳师范那涓水依傍的美丽校园,化作新世纪的一道亮丽风景。他最后说:“全方位开放、特色化办学和内涵式发展,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切合我校实际的正确选择。我们也要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到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中,通过五到八年的努力,争取把我校建设成有特色、高质量的全国一流的职业技术学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