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普氏原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8:2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普氏原羚在中国,也只是在青海湖畔有,数量少得可怜,不足300只,生活的空间只有200多平方公里。

  在地球村里,当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到这样时,就意味着这种物种已达到频危,有可能在不远的某一天,这种生物在地球村里将永远消失,人类将失去一位曾在不经意间一直相伴自己的朋友。于是人们开始怀念普氏原羚,并想方设法挽留它。

  普氏原羚的家园曾经很大,也很美丽。蓝天下、草原上的一片草和一弯小溪就能使它们幸福地生活、自由地恋爱,无忧无虑地生儿育女。在中国西北和华北的一些地方出土的羚羊化石,向人类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在地球上还没有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前,中国的西北地区与现在的华北地区一样,气候温暖,森林交替分布,羚羊自由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是盛极一时的优势动物种类。当青藏高原开始隆升,黄土高原逐步形成时,西北温暖的草原开始逐渐变冷,环境变化迫使羚羊产生了种的分化,形成了今天青藏高原的特有羚羊类群。走向青藏高原的羚羊逐步适应高原寒冷的气候,分化为高鼻羚羊、蒙古瞪羚、鹅喉羚、藏原羚、藏羚和普氏原羚等六种羚羊。

  普氏原羚能在青海湖地区生存下来,是得益于青海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青海湖地区是青藏高原的最东北端,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条件较好、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同时是沙漠与草原的交错区。湖周围有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沙丘中人迹和家畜罕至,成为普氏原羚的避难场所。每天当太阳还躲在地平线以下,普氏原羚就悄悄离开沙地,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来到草原,在晨晖中啃食青草,舔食露水。旭日东升,当牧人挥动牧鞭,驱赶牛羊群走进草原时,普氏原羚便迅速退入沙地,以避开放牧牛羊。傍晚,当草原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之中,牧人驱赶牛羊群归圈时,普氏原羚又从沙漠中出来,抓紧时间摄取食物。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普氏原羚在与人类的斗智斗勇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不同的季节,普氏原羚聚成大小不等的雄性群、雌性群以及母子群。除了繁殖季节以外,雄性普氏原羚与雌性普氏原羚分群活动。

  在青海湖母亲般温暖而宽广的胸怀中,普氏原羚成为生活在青海湖畔的最古老的动物。普氏原羚虔诚地爱恋着青海湖,长期以来一直栖息在青海湖畔比较平坦的半荒漠草原地带,从不离开青海湖畔,到达更高的山地,也不到纯戈壁地带活动,所以被称为“滩黄羊”。与其它羚羊一样,它们也有季节性水平迁移现象,集群活动,冬季成群向南迁移,到植被较丰富、雪薄和有水源的地方,夏季复又北返。性喜群居,行动迅速而敏捷,疾驰如飞。虽然嗅觉较差,但视觉和听觉却很发达,所以十分机警,能够在大范围内活动觅食、饮水,也能机智地逃避敌害。普氏原羚主要以草原针茅、苔草及其它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为食,冬季则啃食干草茎和枯叶,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每年最寒冷的季节却是普氏原羚火热的恋爱时期,此时的青海湖畔成为普氏原羚争夺配偶的爱情竞技场。在竞争中情场失意的雄羚默默离开羚群,孤苦伶仃地在草原的一隅独自生活,待雌羚们怀孕后返回到群体中。在雌羚产仔期间群体又暂时分开,雄羚结成小的群体或者单独活动,雌羚则单独到山凹的灌木丛等较为僻静的地方分娩,产仔后,把它们一直抚育到能独立生活。

  第一次见到普氏原羚是1985年的初春,我作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队员,参加从鸟岛管理站到鸟岛的道路勘测。那时青海湖和鸟岛都尚未开展旅游活动,只有鸟岛管理站在保护鸟类,一切尚保留着原始、自然的状态。那时牧区虽已开展草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尚未拉设网围栏。每天早晨我们几乎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普氏原羚。它们一见人就开始奔跑,跑出200多米停下来看周围的动静,确信无危险时,才低头觅食。几次在较隐蔽的路段,我们几乎与普氏原羚群擦肩而过,使我近距离欣赏到羚羊的风姿:成型普氏原羚体形比家羊稍大,皮毛呈黄沙色,并带有储石色,尾巴短而光亮,腹部、喉部、臀部、四蹄为白色。一对特殊的犄角的末端成相对钩,朝内后方向弯曲。那时我尚不知自己每天见到的黄羊学名叫普氏原羚,只有在青海湖畔才能见到,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珍稀有蹄类动物。从那以后的20年内,再没机会近距离看到普氏原羚,直到2004年在参加省政府组织的七院士考察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时,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动物救护站看到一对被母亲遗弃和野外受伤被救护人员救助的普氏原羚。面对围观的人群,它们惊恐地畏缩在墙角里。为防止伤人,雄羚美丽的犄角上套上了防护罩。圈养的普氏原羚已失去在草原上自由奔驰的雄姿。回想当年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自由觅食,如今在网围栏阻隔的狭小天地里的普氏原羚,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哀伤!

  近年来普氏原羚物种的濒危,引起了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各级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普氏原羚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关部门计划在青海湖东部、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普氏原羚分布区建设保护站,实行禁牧,拆除网围栏,建设人工改良草场、补饲点、补水点和迁徙通道,还普氏原羚一片自由的天地。

  在这篇小文即将收尾的时候,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传来那对被救护的普氏原羚,于7月19日清晨自然产下一只雄性普氏原羚的消息。这是救护中心自2002年人工繁殖普氏原羚以来,已成功繁殖的第五只普氏原羚。透过近年来人们在拯救普氏原羚中所做的努力,相信在人类的精心呵护下,普氏原羚这种世界级濒危动物,将以更加矫健的身姿,自由散步在它昔日的家园。(作者:董得红)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