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上海书展的“含文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00 解放日报

  正值“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节,2007年上海书展在世贸商城亮相。本届书展不仅是对上海乃至全国出版界的一次盛大检阅,也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个爱书、读书、买书的超级平台。上海书展已成为建设文化大都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为读者打造的一场读书求知嘉年华。

  本届书展凸现了上海的文化集聚功能和文化交流功能,国内外参展单位达6000多家,新书品种达4万余种,其中如《中国早期文明》、《十力语要》、《胡塞尔现象学》、《古希腊哲学史纲》等国学精粹和西学经典备受关注,体现了本届书展的精品意识和高端追求。对文化名著、知识经典、名人精品、传世力作的关注、推介及出版,可以体现出版觉悟、业界水准和编辑功力,而且是对文化意义的确认和对知识价值的崇尚,有利于对文化市场的前景开拓和对出版业界高端实力的打造。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和强化品牌效应,真正形成城市的文化高地和出版层次,就需要相当数量并形成相应规模的图书精品力作来支撑。

  出版是个文化系统工程,有着弘扬文明、记载历史、传授知识、普及科学等多元功能。因此,对于优秀传统的开发、经典文化的发扬、传世之作的解读,具有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为此,本届书展颇有针对性地推出了较多的历代名作、传世经典辅导、解读类读物,如南怀瑾讲经、黎中城讲史,最走红的要数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等。特别是易中天的幽默机敏、于丹的能言善辩,为整个书展吸引了不少读者,在普及经典、弘扬人文知识方面亦有积极作用。这些都是整个书展文化活动中的看点和亮点。如能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开掘经典资源,那么,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出版界历来注重著者与版本,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陈鼓应的《老子注释及评介》,陆侃如、牟世金的《文心雕龙译注》,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等传世之作,都不妨再版。这些名家大师和前贤学人常常是以毕生之精力来撰写这些著作,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学术道德、文化情结和职业精神,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并传承他们留下的文化资源。

  本届书展的主题是“我爱读书,我爱生活”。通俗生动而亲和平易,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形态和人生内容,既是社会化和大众化的追求,也是提高人生追求和生命质量的一种体现。我们的出版界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社会效益,要有平民意识,要让爱书的读者买得起书。记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展中,曾推出过《五角丛书》等,价廉物美,很受欢迎。希望各出版社能有意识地推出类似的读物,争取在书展上与读者见面。

  只要我们用心贴近读者,把文化真正还给文化,就能将“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演绎得更亲切、丰富、精彩。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