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温室科技落户西沙群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00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章迪思)遥远的西沙群岛上,琳琅满目的温室大棚里种满的黄瓜、西红柿等十几种蔬菜即将采摘。记者近日从市科委获悉,由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等开发的智能温室技术已成功落户西沙群岛,驻岛官兵即将告别最头痛的“吃菜难”问题。

  西沙群岛远离大陆,且为“四高一多二缺”典型地区:即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多台风,缺淡水、缺土壤。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缺乏良好设施,蔬菜等副食品的供应主要靠大陆补给,遇到台风季节,有时一两个月都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靠罐头、咸菜维持。

  为解决“吃菜难”,今年科技部设立专项课题,支持四防(即防台风、防日晒、防暴雨、防腐蚀)温室的研发和建造。上海科技人员针对海岛特点,特别设计开发了高科技温室。

  太阳能发电,是温室的一大特点。顶棚上,覆盖着5千瓦的透光型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年发电5000多度,这样既有效利用了日照资源,又节省了海岛上有限的电能。岛上缺乏土壤,大棚蔬菜就采用无土栽培,用椰子壳作为营养基质,官兵们还在温室底下挖了蓄水池,配合温室的雨水循环收集系统,将充沛的雨水储存起来浇灌蔬菜。大棚的屋顶可以打开,保持棚内空气流通;悬空喷雾装置和排风扇还能自动调节温度……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岛上官兵可以坐在计算机前进行蔬菜种植管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也得到改变。

  在科技部和上海科技专家,以及岛上官兵共同努力下,整个项目仅用70天就顺利完工,眼下第一批蔬菜已进入收获期。“在西沙服役14年来,我几乎每天都梦想着吃上新鲜瓜果蔬菜!”作为这个智能温室负责人,士官杨学智还在不断“充电”,以掌握更多知识管理好这个大棚。他兴奋地写信告诉家人,以后不仅老家种植的蔬菜西沙都能种,连老家无法种植的西沙也可以种了。

  据介绍,这套温室技术将参与本月底在乌鲁木齐举行的“上海—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为大西北农业开发贡献力量。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