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边播撒友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00 解放日报

  “世界的版图上,有一条湄公河。河的这头是我的祖国,河的那头连着老挝,她就像一串熠熠生辉的翡翠项链,把我们中国青年志愿者和老挝人民紧紧相连。”日前举行的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先进事迹报告会,6位志愿者代表全市63名赴老青年志愿者,追忆那段在异国奉献的岁月,讲述上海青年志愿者不变的情怀。

  自2003年1月起,上海共有5批63名青年志愿者远赴异国,开展中英文教学、体育训练、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沈晓红,代表上海赴老挝的第一位青年志愿者。半年中,她连续9次参加巡诊,治疗病人总数近3000人。一次巡诊恰在8月雨季,沈晓红发着高烧,仍和同事们趟过洪水下乡巡诊。临时诊疗室设在乡村一处小庙宇中,她跪在草席上为病人针灸推拿。6小时完成了30次治疗,她的膝盖始终没有离开过席子。

  据统计,志愿者们在老挝共举办各类讲座9360余课时;开展种苗示范栽培6000余株;主持各类手术442余例;编写了中老文对照的《初级汉语教程》等教材;培养的运动员在东南亚运动会、东南亚大学生运动会取得历史性突破。还有两位志愿者因出色的服务,得到了老挝国家内政部嘉奖荣誉。

  从黄浦江畔走到湄公河边,志愿者们大多是头一次长时间远离家人。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年轻人,在老挝面对了从未想到的苦。志愿者唐慧琴有感慨:常年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让人喘不过气,蚊虫叮咬、缺水断电更是家常便饭,在志愿者们所住的宿舍里,最多一个晚上消灭过12只老鼠。

  困难不仅体现在生活中。志愿者姚明军为帮助老挝当地提高农艺水平,特地带来上海8424西瓜的种子。当地没有机械,小姚就在40摄氏度的高温里独立开垦5亩土地;除虫药水无处可买,就用塑料袋把西瓜秧包起来。3个月后,小姚整整瘦了9公斤,8424成熟后的香甜却让每个人竖起大拇指。小姚说:“虽然苦,可是值得!在老挝的锻炼,对我们的人生将是一笔宝贵财富。”

  5年,63位志愿者,他们把上海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带去了老挝,也在湄公河边播撒下友谊的种子。志愿者顾晨洁记得,临行前,学生们流着眼泪把她团团围住。孩子们说,只要我今后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就会想起中国老师。同事们把象征吉祥的丝带挂上志愿者的手臂:希望你们回去以后不要忘记我们,不要忘记老挝。

  如何能忘!湄公河畔的日子,是所有志愿者们心灵的珍藏。“特别怀念飘香的糯米饭,怀念破旧的嘟嘟车,怀念守望相助的集体生活,怀念奉献并收获的志愿者经历。”志愿者们如今已回到各自的岗位上,但他们相约,永不放弃钟爱的志愿者事业;他们更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年到湄公河边,让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孟知行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