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建立农村垃圾处置新模式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23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每年的省及全国“两会”期间,“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都是代表、委员们强烈呼吁的热点话题之一,有的委员将其称为农村新“第一难”。

  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要求苏南上半年必须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四级处置。6月底,镇江市如期“交卷”。

  7月19日至20日,记者赴镇江调查采访该市农村垃圾处置新模式,期间曾用一个下午近6小时“突击”访查镇江新区、丹徒、丹阳、京口等4个市(区),行程近200公里,道路两旁、田野阡陌、农户家前屋后乃至河沟、坡坎、桥堍,没发现一堆生活垃圾。

  “用‘钢铁般意志’

  摧垮‘千年陋习’”

  【现场直击】 丹徒区荣炳镇前障村头展板前,记者被同一角度拍摄的两张彩照深深吸引。第一张拍于3月下旬,画面“不堪入目”:近景中破败的圈房被脏物包围,中景黑水沟杂草丛生,塑料袋、泡沫盒飘满水面,远景是一个大粪缸旁立着幢灰头土脸的二层楼;第二张拍于6月初,画面美不胜收:近景是花木繁茂的小公园,中景是水泥驳岸、清水盈盈的小池塘,远景是临水而立的“小洋楼”。

  【背景新闻】 3月20日,镇江市召开大会全面部署农村垃圾处置“百日整治”行动,市委书记史和平作动员讲话,市长许津荣提出具体要求;31日,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全市6万干群冒雨清除农村垃圾,一场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人民战争”轰轰烈烈展开。到6月底,全市共清除多年积存的各类垃圾47万吨。

  用3个多月干成了当初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大难事,副书记、市“百日整治”指挥部总指挥张庆生在回顾时认为:关键是各级干部用心、用力、用智来处置农村垃圾。副市长、副总指挥冯士超也感叹道:“我们是用‘钢铁般意志’摧垮了‘千年陋习’。”

  要扫荡农村积存垃圾、改变农民垃圾随手扔的陋习,首先必须扫清人们头脑中的“尘埃”。镇江市通过向187万农民发放垃圾处置50问和公开信、播放动漫片等多种方法,使农村垃圾处置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家喻户晓。此举等于把市委、市政府的承诺公之于众,整治绝不能半途而废。

  整治要取得实效,各级干部真抓实干是关键,必须出台“高压”措施。镇江市、辖市(区)均成立了指挥部,制定细致的分阶段推进方案,责任到人,以铁腕手段、灵活方式和坚韧毅力攻坚克难,并坚持高强度的工作推进、高频次的暗访督查、高层次的通报谈话,彻底消除一些基层干部的侥幸心理。

  据市城管局长徐建国介绍,市指挥部共下发督查整改通知书148份,对前期整治不力的丹阳市界牌镇等乡镇、区(市),按问责制实施了5次集体诫勉谈话并通报,在全市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地震”,56个镇(园区)、8481个自然村无一再“敢”讲“特殊”。

  “百日整治”有无水分,互相“揭短”最有效。镇江市按百分考核制跨辖区实行自然村对口互查,结果公开发布。刚开始,少数工作不扎实的村被扣得“直跳”,整治立马到位。【记者点评】 科学处置好农村垃圾,曾被人戏称为是“仅次于造原子弹的第二件难事”。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真抓实干,没有干不成、干不好的事。镇江敢于并善于破此难题,反映出党和政府心系民众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智慧。符合民心,真抓实干,必出成效。

  “随你什么时候来,看哪些点由你定!”

  【现场直击】 19时15分,记者“突访”丹徒区谷阳镇槐荫村3组62岁的傅小根家。老傅告诉我们,门前的水泥路是前一阵子才改造好的,以前出门就是灰堆、粪坑、杂草,家家户户垃圾随处扔,如今都整掉了,连蚊虫都少多了。

  老傅家堂屋檐下,并排放着三只塑料红桶,分别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机物”字样, 下转A2版

  上接A1版对应的桶内分别盛放着两只啤酒瓶和一只饮料瓶、生活杂物、几只吃剩的玉米棒。记者问老傅:“平时垃圾都是分类处理的吗?”“天天这样,家家这样,不信,随你什么时候来看!”

  【背景新闻】 赴镇江前,记者曾与该市“百日整治”指挥部同志联系采访时间,并请对方“安排”几个做得好的点看一下。得到的回答是:“随你什么时候来,看哪些点由你定!”

  镇江的各级干部与农民之所以人人“底气十足”,是因为“经得起看”。支撑他们底气的,是扎扎实实建立起来的一套农村垃圾处置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其核心是“四级三步两分法一支队伍”。“四级”,即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辖市(区)集中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三步”,即清扫、分类、收集的保洁收运机制;“两分法”,即有机可降解物实行堆肥处理,有机不可降解和无机等其它物质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处置方法;“一支队伍”,即每个自然村配备1-2名经过正规培训的保洁员。

  目前,镇江农村已配保洁员9518名,平均每个自然村1.12人;各村已建密闭式垃圾箱房2.04万个;各镇已建和在建垃圾中转站44座,垃圾堆肥“灰塘”2532个;购置配备垃圾运输密闭车81辆,垃圾清运车832辆。

  镇江还创新基层日常督查方法,组织群众监督群众。记者发现,许多村的垃圾箱房上都有保洁员公示牌,保洁员姓名、保洁范围、保洁时间、监督电话一目了然,村民如发现保洁员垃圾处理不及时或箱房不整洁,可随时举报。

  建立机制和体制保障后,镇江正全力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做到家庭先分类、村保洁员收集时二次分类、市(区)集中处置时三次分类,以实现农村垃圾处置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记者点评】 处置农村垃圾,通过人海战术突击清除固然重要,但用机制和体制保证长治久清是根本,经得起明查暗访才称得上“过关”。青山、绿树、村庄,小河、碧水、人家……记者到镇江农村调查采访,感觉上更像是去“旅游”。

  “政府没向我们农民收一分钱”

  【现场直击】 镇江新区大路镇西戴村地处偏僻,村头保洁站隔壁的活动室内,四位午后打麻将消遣的老人对“上面”突然来人有些惊讶。了解记者来意后,69岁的戴敬锁打开了“话匣子”:“直到‘五一’前,我们这里还到处是垃圾,外面这几条‘垃圾河’都二三十年没清过了。以前这个门口最脏,现在都铺上了水泥路面,每天夜里大家都到这里跳舞、锻炼。村里总共花了70多万呢,不过政府没向我们农民收一分钱,群众个个拥护!喏,我们这个保洁站和活动室,就是用的戴夕静家房子,有60多平方米呢,免费用。”

  【背景新闻】 自3月下旬“百日整治”以来,镇江各级政府直接用于清除积存垃圾和保证长效机制建立、运转的财政资金投入,就超过了1.4亿元。

  镇江市明确规定:把农村垃圾处置保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据介绍,上述投入中,只有村保洁员工资中的10%需要村自筹解决,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基层责任感,把工作做实。

  在丹徒区宝堰镇宝堰村,身着镇环卫所“092号”黄马甲的保洁员张双秀告诉记者,他的保洁范围内有60多户村民,负责4个箱房内的垃圾清运与消毒,一般每天6点出门,三四个小时就解决问题,不耽误家里的农活。他每月工资300元,村里只要出30元,其它都是“上面”出,自己通过垃圾分拣还能“搞点香烟钱”。

  其实,政府投入建立垃圾长效处置模式,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回报”远远大于“投入”不说,即使纯算经济账也非常“合算”。长年与垃圾打交道的丹阳市城管局副局长王永发算道:丹阳市有65万农民,以前每天产生垃圾约650吨,收集、清运、处置费每吨需30元,一年全市需花700万元。分类处置到位后,全市每天纯垃圾量也就250吨,一年下来财政就可少支出420万元。

  【记者点评】 处置垃圾,简单来看,意味着政府要花钱。但是,这项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推进公共财政下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与和谐发展的基本内容。这笔钱必须花,花得值。陆剑 董超标 晏培娟 朱桂阳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