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涟水发展的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29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从2000年夏至今,本报记者连续7年采访涟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一个苏北县份快速提升的轨迹。7年的追踪,让我们看到了涟水的巨大变化。2000年,当时涟水的经济总量为36.39亿元,去年达到了74.67亿元;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而去年已经攀升到了5.4亿元。

  数字勾勒的只是发展的脉络,而当你走进涟水县城乡间,会切身感受它发展的脉搏:追赶、创业、民本的理念,在这里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关键词一:追赶

  在涟水宾馆做洗车生意的沈成霞,从一个边缘的视角见证了涟水的发展变化。她说:“前些年一天做不到几桩生意,现在天天忙,饭都顾不上吃。来涟水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外地的车子见得多了。”

  涟水经济开发区锦纶化纤有限公司加捻车间有对姐妹张业芹和张业花。她们告诉记者,以前在张家港一家纺织厂上班,工资每月千余元。现在家乡办了许多工厂,工资待遇也很好,每月近千元,靠近家,开销少,比在外边节余还多。姐妹俩一起回到家门口当起了工人。

  无论是筑巢引凤,还是群凤还巢,都说明涟水的吸引力增强了。淮安市委常委、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说,不少基数大、实力强的地方,经济以翻番速度增长,而涟水基数低、总量小,本来就处于“追赶”阶段,唯有比昨天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好,以大气魄抓发展,才能适应发达省份对县域小康的明确要求,才能使我们与标兵越来越近。

  持续追赶,让涟水的“面子”和“里子”都充实起来。2006年,涟水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4项指标增幅名列淮安第一,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上升了4位,王嘴中心村被誉为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今年上半年,全县经济主要指标增幅均超过了50%,其中财政收入4.62亿元,增长76.3%。

  关键词二:创业

  2003年,涟水县杨口办事处110户草鸡养殖户组成了该县规模最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杨口草鸡养殖协会,到今年,协会成员已发展到208户,年饲养草鸡规模达300万只,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下转A5版

  上接A1版 李庄村涟水南京云锦织造中心,布着30多台织机。“多亏了政府支持,在协调资金、修筑道路、联系材料等方面给予帮助,企业才能做起来。”该中心总经理刘广社对记者说,“今年,我准备将织机增加到200多台。”

  在苏北振兴的大局中,涟水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是涟水经济腾飞的两只翅膀”,明确了“面向规模外资、面向名牌企业、面向上市公司、面向连锁业态”的招商导向和“县有工业园、镇有集中区”的发展思路。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现代农业和能人经济,积极创建经济强镇、特色名镇。

  继去年全县引进12个亿元以上项目,刷新历史纪录后,今年上半年,全县合同引资额100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4个;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37.4%,入库税金2.27亿元,同比增长77.9%,其中,15户企业销售收入已过亿元大关。

  高效农业蓬勃兴起。全县拓植浅水藕1.5万亩,建成年饲养5万头以上生猪生产基地6个、年饲养200万羽家禽生产基地3个,徐集的日光能大棚、林地养鸡和陈师的瓜蒌种植、南禄的对虾养殖等,已成为引领全县高效农业发展的典型。

  关键词三:民本

  陈师镇红旗村的金逍遥3年前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连续10次住院、9次化疗,家里经济面临绝境。危难之际,涟水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及时伸出援手,通过合作医疗共为他报销了11次近5万元医疗费用。现在,接受母亲骨髓移植的小逍遥已经康复上学了。

  涟水县小李集嵇陆村,一个科学规划、设施齐备的中心村正在崛起。二层别墅式小楼,整洁的水泥道路,农户家中液化气、自来水、卫生间一应俱全,彻底改善了农村民宅居住面貌。

  在城乡建设上,涟水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了城市概念规划力度,先后邀请权威机构、知名专家编制了新城区、老城区东西片区、经济开发区(东区)等城市重点区域、重点地段控制性详规,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80%。今年,更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投入巨资组织实施了城区绿化、市政道路、水景保护、街道整治新“四大工程”,如今,“街洁、市旺、水清、人和”和新涟水已初具规模。

  以民为本的理念,换来的是民生改善。全县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598个,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进村农户764户,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与此同时,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危桥改造、无害化卫生公厕兴建、有线电视“村村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在实施当中。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