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纯洁灵魂,鼓舞着另一些纯洁灵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38 南方日报

  一颗纯洁灵魂,鼓舞着另一些纯洁灵魂

  “健康直通车”在藏艰苦义诊,他们说不累,因为有一个故事一直让他们充满温暖的力量

  截止到目前为止,本次“健康直通车”进藏援助已完成义诊2275人次,其中在林芝地区义诊共839人次,波密县共义诊975人次,察隅县共义诊461人次。

  “健康直通车”的医生告诉记者,虽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们还是有信心能够坚持下来,克服高原的恶劣环境。

  尤其是当他们了解到其他一些进藏援助人员的感人事迹以后,更是坚定了这份信心。

  他们跟记者说起了陈正的故事。

  决心爬100座山的老人

  在所有接受身体检查的人中,90岁的陈正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

  “健康直通车”的专家给陈正全面检查了身体:血压180/100,有心衰、房颤,而且还引起了脚水肿。专家给陈正的建议是,不要爬山了,也不要进墨脱了,身体不允许。

  可是,陈正还是坚持说自己身体很好,不但要去到墨脱,还准备申请落户墨脱呢。自从去年老伴去世后,陈正的想法也得到了子女们的支持。

  他现在唯一的牵挂就是墨脱的孩子们。

  陈正并不是西藏本地人,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上海印钞厂副厂长。1982年退休以后,陈正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爬100座山,到现在为止,他已经爬了94座了。

  1995年,78岁的陈正来到拉萨寻找“好玩的山”,当地老百姓告诉他,墨脱的山好,又原始又野。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不通公路,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的墨脱县对陈正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可当他来到多雄拉山脚下准备上山时,却被驻扎在这里的兵站转运站的站长挡住了去路。“山上很冷,有野兽,不能去。”站长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正认识了林芝县第二小学墨脱班的一个小姑娘——扎西玉珍,后来,扎西玉珍成了陈正的门巴语老师。通过交流,陈正得知,这100个墨脱班的小孩是在墨脱镇上读完3年级后再到这里读4至6年级的,而墨脱县当时的失学率达到了70%。

  把希望和学校“背”进雪山

  回到上海后,陈正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一直在想,“我能为墨脱县的小孩做点什么?”

  1995年,正是全国各地学习孔繁森事迹的时候,上海印钞厂一个“用什么具体行动学习孔繁森”的调查表发到了陈正的手中,他毫不犹豫地填了“建一所希望小学。”

  陈正的想法得到了厂里几个支部同事的积极响应。厂里的领导在听完陈正对在西藏的描述后,马上组织捐款。

  事情办得很顺利,陈正见到了当地的地委副书记,也如愿以偿到了墨脱县。但是,建一个希望小学需要86万元,一袋水泥就要700元,并且全部只能由背工运进去,而当时陈正身上仅仅只有2万元。

  后来,上海印钞厂发动各方力量,基本上把钱凑齐了,学校的地址也定在了墨脱县人口最多的背崩乡。

  为了监督希望小学的用款,让孩子们能早日读上书,陈正差不多有半年时间是住在墨脱县。看着一砖一瓦垒砌起来的希望小学。

  “是特别辛苦,但很值得。”他说。

  1998年,有1至6年级的完小在墨脱县背崩乡落成了,正当陈正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扎西玉珍时,噩耗却传到了他这里。

  原来当年扎西玉珍小学毕业,过完暑假准备到林芝八一镇上中学,在父母送出墨脱的途中,她吃了一包过期的方便面,结果就死了。

  一个老人和一批年轻人

  “9年了,已经有200多个学生从这里毕业。”陈正骄傲地告诉记者,墨脱镇的孩子们再也不用花一周时间走到林芝县八一镇上课了,第二小学的墨脱班也取消了。

  希望小学没有成立之前,给这些小孩子上课的两名老师只有小学毕业,而今,希望小学已经有18名老师,其中有5名还是大学毕业生呢。

  “当时,这些分配到西藏的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到墨脱。”陈正说。

  恰巧当时在林芝八一镇召开的大学毕业生座谈会上,插播了一部关于墨脱的纪录片,里面有希望小学建设的全过程。“正是这部片子感动了在座的大学生们,他们有的在会上就当场表示愿意到墨脱支教。”

  一颗雪山一样纯洁的灵魂,就这样鼓舞着另一些同样纯洁的灵魂。

  在记者采访期间,就有15名来自上海各个高校的学生组成的支教团准备出发到墨脱。陈正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外语,学校推选他为校外辅导员,这个暑假支教团就是他从180多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

  陈正还说,等自己学会了英语,要回去教墨脱的孩子们。

  本报记者 张蜀梅

  通讯员 李静 赵冰冰 实习生 李超

  图:

  90岁的陈正流露出掩不住的坚毅。 梁宇 摄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