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要走良性发展的轨道——专家学者热议猪价与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39 南方日报

  学术动态

  日前,南方农村报主办的“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讨论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广东省内外的养猪业人士、组织及农业专家、经济学者等10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与会代表热议猪事困局以及与城乡百姓相关的民生问题,探讨养猪行业未来的创新发展之路。

  培养既了解市场、又掌握技术的高素质养殖户。与会者认为,养猪业是我国主要的畜牧养殖业和副食品供应产业,政府部门的产业决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市场供应,构建和谐社会,均意义重大。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养猪业仍将维持农户小规模家庭养殖、中等规模专业户及现代化养猪场并存的格局。目前由中小养殖户生产的生猪,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在过去20年,“公司+农户”的模式对提高中小农户养殖技术水平,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公司+农户”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设计,由于公司绝对的强势使农户始终处于附庸地位,农户的实力难以在合作中变得更加强大。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可以视为农业生产关系创新的指导性纲领。组建养猪合作社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养殖户的共同需要。应该鼓励、支持农户在自愿的原则下组织起来,成员通过交流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共同享有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低成本效应,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养殖业要求,既了解市场、又掌握技术的高素质养殖户。

  政府应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及预警。与会者认为,对于市场猪肉价格的起落,政府不仅要关注肉价高时城市居民的承受力,还应关注市场低潮、猪肉价贱对养殖户的打击。政府部门应该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及预警,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应通过税收及财政手段,给予养殖户政策及资金支持,为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鼓励其发展规模养殖。国家已经出台的有关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措施,地方政府务必要落实执行。

  把食品安全管理和生猪养殖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养猪业健康发展,既是这一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养猪业的热切期望。“健康”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养猪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市场供应充足平稳,产业链上各环节获益均衡合理;二是保证市场上的猪肉产品质量优良,符合卫生检疫标准,没有药物残留,不含违禁药物。目前,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百姓极为关注。行业管理者强调养殖户主观自律无疑十分必要,然而完善生产管理、市场流通的监督执法机制更重要。

  有与会者建议,应把食品安全管理和生猪养殖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生猪质量及检疫标准,理顺国家生猪生产、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分头、多头管理,避免垄断所带来的弊端,让民间资本进入屠宰环节,打破地区封锁,减少流通环节,让生产者分享到更多的市场利益。政府还应该增加检疫力量及经费的投入,扩大抽检比例,增加检疫项目,保护所有合法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 南农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