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营之风不可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39 南方日报

  公仆论坛

  马志明

  被喻为官场“潜规则”的钻营术,在中国社会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晚清小说家李宝嘉所著《官场现形记》中对官场钻营淋漓尽致的刻画,已大体可见封建社会钻营之风一斑。而在当今社会,这种封建余风仍然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它盛行于八小时以外、渗透于八小时以内,蔓延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基层,钻营行为悄然成风。其主要表现是:

  钻上级关系,眼睛看上不看下。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心里装的不是工作和老百姓,而是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处心积虑求高升,抓天时,抢地利,谋人和,图飞黄腾达。只要有上级领导来访,什么工作都可以放一边,什么人都可以丢一旁,全力奉迎。更有甚者,为巴结领导而作出详尽的计划,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注的全是领导的行程喜好,以图瞄准机会邀约接近,至于什么民怨民愤、来信来访,均视若罔闻,非到紧要关头不露脸。

  钻裙带圈子,眼睛朝里不朝外。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挖空心思对上级领导寻根问祖,只要有一点沾亲带故就厚着脸皮认亲认戚,进而全力亲近领导亲属,感情投资不计成本。为了某种利益,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小圈子活动,对不枝附影从者视为异己极力排挤。他们的眼睛始终朝向圈子以内,不论德行任人唯亲,不论能力所托唯故,始终坚守“肥水不流别人田”。

  钻油水部门,眼睛向肥不向瘦。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扎根基层的思想不牢固,一门心思总想着往高处爬,往城里跑,往油水部门钻。他们把目光放在搜寻“肥缺”上,对谁到龄退居了、谁提拔上调了、谁届满交流了这类问题高度关注,一有机会就上钻下跳,耍尽手腕无孔不入。如果被安排在所谓“较瘦”的岗位,就一反常态,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身居其位不谋其政。

  钻营之风的危害性极大,它不仅耗费领导干部的心力,而且会引发吃喝风、享乐风,使行政成本不断攀升,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风气在农村基层一旦蔓延,镇村干部疲于应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农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肆意横生。农民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

  从根本上讲,钻营之风蔓延是体制漏洞引发的。因为选贤任能机制不健全,选拔任用干部领导说了算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为钻营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应运而生。钻营者的目标瞄准三得:得权、得势、得利。有此三得,钻营者即便是“明知山有虎”,也会“偏向虎山行”。追溯其根源,说到底是因为领导者有过大的用人权、用钱权和主事权,有时甚至能以权说法。这说明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存在很大漏洞。因此,要遏制钻营之风,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对领导者用人权、用钱权和主事权的监督。

  作者系中共新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