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本的 点滴环保感受  ——记中国青年学生索尼访日代表团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41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郭薇

  2007年度“索尼海外学生交流计划(SonyStudentProjectAbroad简称:SS-PA)”、中国青年学生索尼访日代表团成果展示会,日前在北京“索尼探梦”科技馆举行。

  索尼海外学生交流计划是索尼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一项全新的社会公益活动,每年选拔优秀的中国高中生赴日本进行交流和学习。索尼公司本着“植根中国、长远发展”的理念,将通过此项活动培养青少年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促进中日民间交流。此次活动为期9天,30名高中生代表分别来自北京、杭州、成都3座城市。在展示会上,他们用舞台剧的形式,以幽默夸张的手法,汇报演出了他们赴日交流的收获和成果。舞台剧以“小公民、大素质”为主题,分人文篇、科技篇、环保篇3部分。人文篇反映了日本独特的人文风情;科技篇介绍了日本现代的科学技术;环保篇则通过对各种破坏环境行为的讽刺,呼吁人们提高环境意识,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演出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在日本期间的所见所闻,还将他们对“公民素质”的深刻思考呈现给与会者,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各方的肯定。

  被誉为“随身听之父”的日本索尼集团执行副总裁高筱静雄也来到现场,与这30名学生共同探讨未来科技与环保的话题。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全国青联副秘书长万学军在会上表示,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各类有益的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提升个人素质,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汇报演出之后,索尼集团高篠静雄董事长和原直史副总裁还向学生们颁发了SSPA荣誉证书,同学们也向索尼集团赠送了名为“一衣带水”、“源远流长”的书法作品。

  会上,记者采访了其中的几位学生。请他们谈谈这次日本之行的感想。

  □环保成为共同语言

  成都树德中学的龚健介绍说,7月31日,他们刚到东京,环保、科技、人文3个不同小组的同学,就把目光瞄向了自己所要关注的内容。作为环保小组的组长,龚健一下车就把几个同学叫到一起,进行分工,让大家就自己小组涉及的环境问题展开调查。

  8月2日,在东京以北的箱根,20名日本中学生参加了交流活动。两国学生接到一个共同任务,即在两个小时内做出一个环保体育城市的模型。学生们被分成6组,大家互相配合共同设计城市模型。“语言不通,我们就说英语;英语讲不明白,我们就用笔写,用手比划。做模型的时候,经常是中国学生提思路,日本

  学生动手做。”龚健说。最终,两国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环保城市模型,赢得了专家和组织者的一致好评。

  8月7日上午,学生们又来到东京羽田机场附近的生态工业园区,了解生活垃圾、废旧家电、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系统,感受技术、环保、效益的亲密结合。随后,他们前往索尼公司参加了环保体验手工制作会,并进行环保企划,共同设计未来的环保产品。

  □慢节奏成为全新生活方式

  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金乙同学对记者说:“这次在日本,我们听了不少讲座,很多信息都蛮有意思。比如,日本环保专家枝广淳子介绍的SLOWLIFE(慢节奏生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SLOWLIFE是一些日本人开始追求的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因为很多日本人觉得快节奏地生活、拼命地干活,不能体会到幸福,所以他们提倡把生活节奏放慢。”

  他讲了这样一个例子:离东京1公里的地方,有家公司要造栋商品房,在装电梯的环节上,很多人争论不休。有人说,回家了,应该享受舒缓的节奏,自己可以慢慢爬楼,不需要电梯。但是,一些老人觉得电梯不能省。后来,公司选择了个折中的方法,装了部SLOWELEVA-TOR(缓慢电梯),这样,各方的需求都满足了。

  在日本,每年夏至、冬至两天,会有一大群人自发关灯(还会关掉各类电器、电话)两个小时,他们会点上蜡烛,享受恬静的闲暇时光。这个时候,东京铁塔也会灭灯。在忙碌生活中体会这种慢悠悠的时光,这在很多日本人眼中是一种时尚,是有品质的生活。现在,日本已有800万人加入到这项“蜡烛时光”活动中来。

  □普通人的自觉行动

  来自杭州一所高中的单景同学讲述了他的感受:“索尼公司安排我们在日本人家中住了两天,使我有机会了解到日本人生活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接待我的是左藤艾子一家,左藤艾子夫妇是对50多岁的夫妻,非常和善,他们的家在神奈川县一带。到他家的第二天,正好赶上星期天。上午9点,左藤艾子太太问我有没有兴趣跟他们一起到小区打扫卫生。原来,这一带的社区居民有条不成文的惯例,就是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大家都会自发地到社区公共场所打扫卫生,这样的劳动没有任何报酬。”

  “我拿着扫把跟着他们一起在小区扫落叶,很多年轻人也在其中,有的人还拿着抹布,跪在地上卖力地擦地。我好奇地问左藤艾子太太为什么不让物业公司来做这些事。她告诉我,大家觉得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事,只有那些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他们才会让物业帮忙。最重要的一点,大伙平时工作都很忙碌,这样的集体劳动,也是联络邻里情感的好机会。”单景说,“另外,日本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做法也让我印象深刻。在日本,地铁站没人高声说话,打电话时,人们都会压低声音。日本人说之所以这样做是怕影响身边的人。乘自动扶梯时,人们一律排队左行,空出右边的通道,让有需要的人急行。每次上下车,大家都先下后上,不会有人抢先。”

  □被拒绝的餐巾纸

  源清中学的苏琳同学也讲了一件让她难忘的事:“我住的日本家庭男主人叫鹤田健志,这家人非常好客,带我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有一次,他们带我去横滨公园游览,天气很热,我们坐下休息。我拿出餐巾纸擦汗,顺手递了几张给身边的日本朋友,没想到,他们用很夸张的手势推回了我手中的纸巾,还告诉我,他们都带了毛巾。当时,我觉得很尴尬。后来我才知道,日本人出于环保的考虑,都很少使用纸巾,夏天出门时,他们都会带上小扇子和毛巾。”

  苏琳告诉记者,短短几天的生活让她看到了日本人的节约。日本家庭的马桶水箱上都有个洗手盆,洗手用完的水可以进入水箱冲马桶。他们到超市买东西,都是需要什么才买什么。比如,买西瓜他们很少买整个,一般都买半个,或者1/4个。他们说,之所以买得少就怕吃不完浪费。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