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房变身文化站 残疾人有了好去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46 南方日报

  落实惠民66条共建和谐广州

  本报讯 (记者/闫业伟 严丽君 通讯员/穗宣 谢强)一幢旧厂房,两种选择:出租每年可获利150万元,而改建为老年之家不仅没了这笔收入,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海珠区素社街道选择了后者。如今,新改建的老年之家成为拥有老人公寓、残疾人工疗站、街道爱心家教中心和少男少女心灵加油站等多重功能的社区服务场所。

  昨天上午,街道残疾人周建华站在一台“墙壁拉力器”前,双手紧攥拉环,左右开弓。周建华说,过去他们残疾人的活动场所很少,除了家里没有别的好去处。街道的老人之家建成后,残疾人工疗站很快启用了,他经常过来锻炼。

  康复中心楼上是残疾人工疗室,“素社街道残疾人驾驶安全学习班”的条幅还没拆下,十多位智障人士已端坐在桌子旁,有的折纸,有的画画,有的练书法。大学生志愿者、仲恺农学院大三学生黄惠红坐在一旁,指导两位智障人士折纸。虽然还不到20岁,她却被所有智障人士称为“姐姐”。

  素社街道办事处主任刘锋介绍说,街道共有3家残疾人康复站,康复服务覆盖率接近100%,同时,街道在康复站全部增设了无障碍通道,并添置了多种理疗器材。为了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街道还多次组织残疾人开展游园、联欢等活动。据了解,海珠区此前在“全国助残日”举办了残疾人就业招聘会,300多名残疾人参加应聘。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