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3万多藏族牧民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迁入城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50 青海新闻网

  新华网西宁8月21日电(记者张进林 顾玲)藏族牧民扎合津今年59岁,2004年之前他和家人一直在草原上过着半游牧式的传统生活。如今他和家人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砖瓦房里,家里还有了电视机。

  “现在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生活了!”扎合津说。

  扎合津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的牧民。2004年,他和另外149户牧民响应政府号召,自愿地离开他们世世代代放牧为生的草原,整体搬迁到果洛州州府大武镇,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新房里。

  “我们是为了国家生态建设而搬迁的。”扎合津说。他所说的生态建设就是中国政府目前仍在实施中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从2005年起,这项工程在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启动实施。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整个三江源地区已有6000多藏族牧户、3万多人口从生态恶化严重地区搬迁出来,并融入城镇,走上新的生活道路。到2010年时,三江源地区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而实施搬迁的藏族牧民人口将达到10万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青海省境内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总面积达36.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保护区内生物种类丰富独特,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部分地区天然草地退化、沙化严重,草原鼠害猖獗,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对青藏高原和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

  扎合津所在的扎陵湖地区正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也是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最为明显的地区。2003年,一项旨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大规模退牧还草计划在扎合津的家乡——黄河源头玛多县境内最大的一对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区实施。

  在政府提供住房、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后,牧民群众开始自愿地从草原退化严重地区向条件较好的县、乡政府机构所在的城镇或跨县迁移。

  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又启动实施,黄河源头地区牧民群众迁移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扎合津所在的玛多县境内已有近400户、1550多牧民实现禁牧搬迁,310多万亩天然草原得到休养生息。

  据调查摸底,玛多县现在还有至少600多户藏族牧民要求进行搬迁,以保护黄河源头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他们世代生活的大草原得到休养。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办公室负责人李晓南说,目前,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覆盖的其他地区,牧民群众自愿要求搬迁的积极比较高,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得很顺利。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